![]()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时报观察 优化市场吐故纳新 退市就是要动真格 2014-12-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唐立
证券时报记者 唐立 近两周,上海家化、仰帆控股、*ST锐电等30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发布退市警示,退市改革一时间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A股市场因缺乏完善的退市制度而饱受诟病。不过,这种状况有望很快被改写。在注册制呼之欲出的当前,任何投资者都应当重新审视退市改革的推进力度和程度,对新退市制度掉以轻心者,最终赢得幻想输掉现实的概率正在加大。 随着金融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代表市场化方向的注册制已摆上了台面,退市议题“宁停一秒”的空间已不复存在。因为,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作为前提,寄托再好预期的注册制终归也是白纸一张。可以说,在市场化进程中,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是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无定论,把握平衡最关键。 实际上,退市对于A股并非今方有之,只因退市进程一直停滞不前才令市场对退市问题和风险大多漠然处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准退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在互相博弈中,始终将“引而不退”作为博弈的底线,令退市效应大打折扣。相对而言,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后果则较为简单明了,那就是投资者最终为“该退不退”的公司买单,“该退不退”的公司继续尸位素餐,再施劣币驱逐良币的恶行。 目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已获得较大进展,倘若退市改革依旧“雷声大,雨点小”,已完全不合时宜。首先,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如果没有退市制度做保障,许多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将难以在市场上获得融资空间,市场也难以做到吐故纳新。其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素资源配置将进一步留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如果退市制度犹抱琵琶,“价值扭曲”、“垃圾股炒作”等现象依然会不时给市场带来阵痛,监管层、媒体等即使喊破喉咙提示风险,也不及一次真实的退市来得更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退市改革达成之时,也是A股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进步之时。当然,这也要求监管方加强和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模式,做到对退市公司“不漏”、“不错”。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在支持退市改革的同时,也期望投资者保护能得到加强和健全,只有当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得到合理保护时,退市执行方能更顺利。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