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瑞士央行可能再突袭

2015-01-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家明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瑞士央行带来的震撼或许只是开始。当地时间17日,瑞士央行行长乔丹又发出了新的危险信号:为压低瑞郎的汇率,已准备在必要时再度干预汇市。

  乔丹表示,尽管瑞士央行的最新决定对于市场来说可能是一个意外消息,但带给全球市场的震撼和对瑞士经济的冲击最终都会平息,市场当天的反应有些过度。乔丹强调,央行必须“出其不意”,短期的痛苦将带来长期受益。瑞士是独立的国家,有独立的货币政策,瑞郎长期与欧元挂钩这种问题毫无意义。

  不过,就在市场担心瑞士央行何时会再度“突袭”之时,市场反而越来越担心“信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彭博报道认为,经历瑞士央行的变脸,投资者应该汲取教训:全球央行再也不会成为盟友。前对冲基金经理布鲁斯认为,无论是瑞士央行、欧洲央行、美联储或者日本央行,他们都反复传递将维护市场稳定的讯息,很多人本来还是觉得这些央行可以信赖。有分析人士表示,瑞士央行变脸的蹊跷处不少,例如未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事先沟通。2015年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失去合作,这对世界经济不是好事,对于中国也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与压力。

  也有投资者表示,通过瑞士央行的“突袭”得出这样的教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多家央行过去和现在都在实施积极货币政策,但这些措施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远远超出了美国和欧洲的范畴,而世界各国将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消化。

  也有分析人士替瑞士央行“叫冤”,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安黎哥夫表示,大多数央行都会选择通过沟通和传递信息来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但对于瑞士央行而言,可能没有其他选择,因为市场本身已经过度投机。

  经过瑞士央行的“突袭”,市场的下一个焦点将暂时转移至即将在本周举行议息会议的欧洲央行。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2015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解读
   第A005版:聚焦内蒙古煤制油项目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环 球
   第A013版:基金动向
   第A014版:基金深度
   第A015版:专 题
   第A016版:数 据
   第A017版:数 据
   第A018版:行 情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A021版:信息披露
   第A022版:信息披露
   第A023版:信息披露
   第A024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瑞郎海啸席卷全球 外汇商集体爆仓
瑞士央行可能再突袭
到瑞士度假,成本高了
马斯克欲投100亿美元开发太空互联网
高盛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
俄罗斯去年资本净流出1515亿美元
机构轮番下调俄罗斯评级
联汇制是香港经济“定海神针”

2015-01-19

环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