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焦点评论TitlePh

唯改革方能最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015-02-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滕飞

  2014年央行不断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定向宽松实现精准“滴灌”,向实体经济提供有效融资支持。然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依然是2015年央行的重点任务。融资贵难题不是仅靠货币政策能够解决的,还依赖于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以及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导向,这需要一揽子的经济金融改革计划,难以一蹴而就。为解决这一难题,央行已于2014年加速推进金融改革,包括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至20%、酝酿存款保险制度、发行同业存单等增加市场活力的改革措施。预计央行2015年仍将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快推进全面金融改革,最终达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贵难题。

  央行具有四大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在历经数年的升值后,已达到相对平衡的位置,2014年年中最高贬值近4%,全年贬值2.5%,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未来汇率双向波动将成新常态。2014年前10月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1182万,已经超前完成全年1000万目标,说明经济结构调整使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增加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吸纳的就业人数。2014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2%,略低于政策目标3.5%,但尚属正常合理范围。

  上述四个目标中,对于央行挑战最大的无疑是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用得好可对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若过量使用也可能形成堰塞湖,对经济造成威胁。在西方国家,当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客都会寄希望于央行放水刺激经济。美国上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的央行行长沃尔克坚定抵抗通胀和货币刺激,为90年代美国经济的起飞打下了基础;20世纪初格林斯潘的大规模货币放水,为2007年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货币政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我国而言,在当前“三期”叠加时期,稳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向目标实际上已限制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选择空间:若大规模放松货币政策,短期有利于经济企稳,但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如果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如2013年下半年,则将抬高市场利率中枢,不利于经济增长。央行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巧妙地平衡,定向宽松仍将是2015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策略。而且,在2014年使用新型货币工具后,央行对于定向宽松工具的运用应更能得心应手,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更强,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效操作;与此同时,银行也逐步适应了央行的这种操作思路,产生合理预期。因此,2015年的定向宽松操作将更加频繁,目前央行已有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以及面对政策性银行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未来有可能将PSL面向商业银行或推出长期借贷便利(LLF),解决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通过银行定向传导至实体经济。当然,随着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央行已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但这并不代表转向全面宽松。

  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是央行今年的重头戏,央行将在今年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以及存贷款口径调整。存款保险制度已于去年推出征求意见稿,预计将于今年正式推出,这无疑将使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向前迈出一大步。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指利率市场化,也包括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机制、准入以及退出机制等,只有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使大多数储户的资金得以安全保障,才能进一步推进银行业的改革,使之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高银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

  2014年央行报告和高层人士多次表示,将逐步推出面向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出台,预计将很快正式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意义要超过同业存单,它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原来管制利率项下的企业和个人存款的利率得以市场化定价,而同业存款原来就是市场化定价,只不过以同业存单的形式进行场内交易。在金融脱媒、利率上浮区间扩大的形势下,大额存单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对存款竞争的激烈程度。

  央行已于近期对存贷款口径进行调整,将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的同业存款和拆出同业纳入存款和贷款口径范围,虽然只是口径的调整,但因为涉及到存贷比、存款偏离度等监管指标、存款准备金缴存以及宏观审慎下的信贷管理模式,因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商业银行乃至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容小觑。存贷款口径的调整顺应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多元化的趋势,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资产和负债的整体运用和掌控,融通同业、企业和个人的负债来源,也有利于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管制项下存款的市场化进程。

  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实业与金融是休戚与共的关系。金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支持。国务院多次发文强调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这也是作为信贷管理部门的央行的主要任务。央行定向宽松和降准是为了定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进金融改革是为了打破结构性壁垒,使利率传统机制畅通,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可以说央行的终极目的是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如果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货币政策非万能良药,金融改革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解决企业融资贵难题需从长计议、多管齐下、系统谋划。一是降低社会的整体利率中枢,但不能以强刺激的方式,而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利率下行;与此同时关注资金流向,避免利率下降反而导致套利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二是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支持力度,减少融资环节,使资金传导链条畅通,避免雁过拔毛抬高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完善金融体系,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缓解融资难的问题。此外,政府可以通过给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缓解企业财务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从而为企业融资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总行)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8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 托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动 向
   第A013版:期 货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数 据
   第A017版:专 版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唯改革方能最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以高通为样板舞好反垄断之剑
30余家上市央企预亏 有色行业成重灾区
不应忽视希腊可能“退欧”的风险
养成游戏与红包大战

2015-02-11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