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以就业歧视调控人口 太不应该

2015-02-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郭文婧

  据媒体报道,部分央企近日在其官网上挂出“人社部严控在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称,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并严格限定年龄,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于是,不少已经签约的毕业生,因“超龄”无法解决户口而不得不面临解约。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并无不妥。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以何种方式来调控大城市人口规模,事关公平、事关科学。越是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越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平正义的形式来实现。

  如果单从北京自身的利益考虑,将有限的进京指标,给那些年轻化、高素质且属于北京市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毫无疑问是最有利的。但是,我们别忘了,北京是首都,其一举一动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北京可以通过就业歧视来调控人口,其它城市、其它单位也都可以“有样学样”,最后结果,很可能是反就业歧视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一再呼吁,首都更应该是“首善”之都。

  我国存在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其中尤其以性别、年龄、社会出身的歧视为盛。虽然2008年实施的《就业促进法》填补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空白,但法律规定模糊,缺乏操作性,同时缺乏救济渠道,使规定形同废纸。

  就业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保障就业公平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代法治国家纷纷选择立法来反就业歧视,只有“职业要求的需要”才可存在例外,否则劳动者就可起诉雇主。而“职业要求”也已基本法律化了,就业歧视得到了较好遏制。面对像北京这样公然的年龄歧视,我们除了继续呼吁尽快制定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之外,似乎别无办法。

  大城市调控人口规模的最好办法就是疏解城市功能,而不是就业歧视。以限制年龄为手段进行就业歧视显然就只是着眼眼前、着眼局部的懒政。难道不搞就业歧视,北京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就不能破解了?既想要调控人口规模快速见效的政绩,又舍不得放弃非首都功能中的一些“肥肉”,自然只能出此下策。“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我们乐见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采取切实措施,让人口规模调控自然而然,而不是让基于地区私利的就业歧视大行其道。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金动向
   第A007版:基金深度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从期权大幅波动看市场制度待完善之处
滴滴、快的合并背后的隐忧
湖南基层政府统计造假:5.8亿产值报44亿
国企改革不应是 简单的强化国有经济
以就业歧视调控人口 太不应该
2015年股市楼市“双牛”可期

2015-02-16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