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8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时报观察TitlePh

让违规减持者付出代价

2015-08-2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丹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不论是牛市时的落袋为安,还是异常波动时的慌忙出逃,A股部分公司的大股东或高管为了套现,不惜违规减持。面对“任性”离场,证监会严厉查处违规减持行为,截至上周五,首批20起高管违规减持案件已被证监会审理完毕并进入事先告知程序。

  重要股东和高管违规减持是个老问题,但在前期市场的异常波动中出现了新情况。六、七月份,A股在经过一轮惨烈的踩踏事件后,管理层连出重拳稳定股市,其中包括了7月8日晚间证监会出台的新规,“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一则再简单明白不过的公告,一些重要股东及高管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当作“耳旁风”,公然违规减持,违反了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剧了市场波动,干扰了市场正常运行,这是严重缺乏诚信的行为。

  作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和高管,遵规守纪、不碰违规违法的高压线,是确保企业平稳运行的底线,特别是在市场异常波动时期,上市公司高管更有义务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有责任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毕竟,相对于中小股东而言,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和高管为核心利益相关人员,拥有对上市公司的决策优势、资源控制优势以及非对称性的信息优势,这些利益相关人更易寻租。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和高管不仅不应该违规减持损害中小股东权益,更应担起责任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

  道理都明白,但为何重要股东和高管们违规减持屡禁不止呢?究其根本,正因为违规成本太低,明知不合规矩但仍要铤而走险。根据现行《证券法》,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高管违规交易上市公司股票,在警告处分之外,可以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显然,面对这10万元的处罚上限,动辄百万千万的违规获利对于重要股东和高管们有着更大的诱惑,以身试法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上,每违规一次10万美元的罚款足以对违规者产生震慑力,而最多五年的监禁也让高管们不敢忽视自由的代价,明白违规行为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并由此而自律。

  当前市场还在恢复阶段,证监会通过严厉查处的方式,对违规减持给予打击,这是稳定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希望在监管层的高压打击态势下,上市公司的诚信能让投资者更放心,高管们的持股动向能更让投资者暖心。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聚焦证券执法体制改革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综 合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银 行
   第A007版:创业·资本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基 金
   第A012版:基 金
   第A013版:数 据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今日导读
国务院发布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
全球金融市场上周跌声一片
特别推荐
深证及巨潮指数系列
让违规减持者付出代价
[AD]招聘广告

2015-08-24

头 版(今日4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