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中国华融在港上市 AMC转型期待民营加盟

随着不良资产持续增加,“4+1模式”已难以为继

2015-11-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璐璐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国内规模最大的“坏账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周五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首个交易日收市报每股港币3.10元,较招股价3.09元港币略微上升,全日股价最高达3.15元港币。

  多位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高管表示,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已逐渐不再适应当前大环境。部分高管则建议,应推动社会资金参与盘活资产存量,开辟新的局面。

  在上周举行的第三届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际论坛上,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均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仍会持续增加,AMC需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国有AMC,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臧景范表示,在当前新常态的经济转型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持续“双升”,企业违约率不断上升,全社会规模以上企业的应收账款高达11万亿。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收购不良资产容易,处置不良资产却较困难,需要不断创新资产的收购处理方式。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晓松表示,不良资产规模的持续增加,之前AMC以为是机遇,但目前看,挑战大于机遇。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当前AMC收购了很多资产,但处置时发现投资者多持观望态度。

  “目前多数不良资产属于流动性问题,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坐等银行的信贷资产变为不良资产再收购。”臧景范说,“监管部门应对不良资产的相关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在信贷资产变为不良之前,就以市场化手段介入处置”。

  浙商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徐德良表示,单靠目前“4+1模式”(4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1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试点)消化现有的银行不良资产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改革以补充市场流动性,“应推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资产存量的盘活,化解资产危机”。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聚焦上市公司三季报(上)
   第A003版:聚焦上市公司三季报(下)
   第A004版:要 闻
   第A005版:银 行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专 栏
   第A012版:数 据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上市银行卡位肉搏白热化 拨备计提压力加大
网银长得像小贷
上市银行股东结构三季报出现三变化
中国华融在港上市 AMC转型期待民营加盟
华夏银行业务升级 三季度净利润139亿

2015-11-02

银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