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熊市里惶惑的玉商 2015-11-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孔伟
门可罗雀的玉店 孔伟/摄 这段时间老听到玉商朋友诉苦,说是生意一如《水浒》里李逵和鲁智深共同的“名言”:淡出个鸟来。实体店生意不景气倒也罢了,即使之前网店里如潮的客流,也如土行孙般遁得无影无踪,搞得玉商们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说起生意萧条的原因,除了归因于宏观经济不景气之外,更多人则归咎于前段时间股市的大跌,将其称为“暴跌后遗症”:牛死了,熊来了,大多数人亏钱,多少人还有闲钱、闲心买玉?玉市不萧条才怪。 本身也在股市里亏钱的玉商就更难过了。这不,前几期文章里提到过的小臧,就因为在股市里合计亏损过千万,并且其中好几百万是亲戚朋友凑钱给他这个“股仙”炒股的,股票被平仓之后,债主们纷纷找上门催债。小臧打算卖掉一些价格比较高的精品玉石玉器还债,但一时半会哪里找得到大手接盘的下家?和田玉变现能力差的弱点显露无疑,股市玉市“双熊”之际更是如此。没奈何,只好让一些债主搬一些价值不菲的玉石玉器回家“妥善保管”,待小臧凑足银子之后再赎回。这看上去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好让债主亲朋心里稍稍有些底,不至于认为血本无归而成天闹得玉店里没法做生意。 以前一些网店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玉商,最近也大都愁眉不展。在网络玉店做客服的小刘诉苦说,这两三个月的生意大约只有之前的1/3左右,靠底薪+销售提成的她月收入随之急剧下降,“比股票跌得还惨”。 销售额下降是一回事,利润率也随之“探底”。以前买家还价太低,回复俩字就行——不卖!现在只要刨掉包邮邮费还有个10%的利润,回复已经变成了:OK,你拍吧,拍下改价。“和田玉快做成大白菜了。”一位网店老板唉声叹气。 “双十一”前,一帮网络玉商也打了鸡血似的积极备战,准备各种活动以刺激人气,顺带憧憬岁末年初的生意会迎来一个小高潮。不过从实际情况看,除了一些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倾销式“人气单”外,有利润的成交笔数还不及平时。也难怪,“剁手族”血拼服装鞋帽小家电去了,别说银子,就连时间也腾不出来买你的和田玉。 售货如此,进货更是难受。虽然销售不景气,奇怪的是和田玉批发市场价格却并没有明显回落,尤其籽料价格还十分坚挺,让零售商十分犯难:不进货吧,店里生意再淡也总会走掉一些,不补货肯定不行;进吧,却又几乎没差价,很可能活钱一下子就变成死货了。没办法,只好“小步碎跑”,每次少进一点,砍价时多费些口舌,尽可能压缩成本。这样看上去货品的进价与数量是控制住了,但交通通讯成本却也随之急剧增加,让老板们挠头不已。 在古玩城“周末淘宝市场”购有长期摊位的小林,以前很少在摊上露面,一般都是将摊位临时转租给没摊位有需要的老板,赚取一点差价。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小林却每周必到摊上报到,一副兢兢业业的模样。打听之下才知道,一直做中高端玉石玉器生意的他最近生意尤其清淡,思来想去只好重新回到地摊摆摊,“挣几个钱交店租”。 老店如此,新店又如何?一位在火车站附近的商场二楼新开店的玉商,开店才两个月,竟然关门学车去了。有人问她店里的生意谁打理?回答倒也简单:鬼都没一个,还用得着照看?!正好腾出时间来学车,反正也不会耽误什么。 一边是店主们惨淡经营,一边却有人跃跃欲试。一个玉友最近就一直在盘算接手一家店铺,认为“机会正在降临”:“现在盘一个店的成本低了不少,差不多跟2008年一样了。当时也有不少店面低价转手,后来呢?敢接手的老板后来哪个不大赚?回家再跟老婆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盘一个店面过来,随便摆点东西进去,即使啥也卖不出去,过段时间古玩城的生意好起来之后,光转店费不就可以大赚一笔?” 有人点头认可,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就知道经济不景气,也不看看网店对实体店的冲击有多大?以后买玉的卖玉的都转到网上了,实体店还能高价转来转去?想得太美了吧!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