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保险业首次迎来外部专项审计大军各保险公司内控标准不一;首年审计结果可能不会和监管处罚挂钩 2016-01-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潘玉蓉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保险机构今年首次需要提交保险资金运用专项审计报告,且距离4月30日的大限只有3个多月。随着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开始,一批审计机构已经陆续进入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专项审计也排上日程。 《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指引》去年底发布后,保险公司面临着细化内控指引、明确标准和梳理风险点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得到最多的回复。 记者从审计机构及保险公司了解到,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内控管理上的制度体系差异巨大。保监会相关部门人士曾表示,第一年审计会给予一定容忍度,为充分暴露资金运用内部控制问题留出时间窗口。这意味着,首年审计结果可能不会和监管处罚挂钩。 审计机构陆续进场 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指引》,保险机构聘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展开年度外部审计时,应对资金运用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并于每年4月30日前向中国保监会报送上一年专项审计报告。 随着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开始,一批审计机构已经陆续进入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专项审计也排上日程。 记者了解到,各家公司在内控标准上差异性较大。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再保险等上市(A股或H股)保险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中,已经对资金运用作出重点审计,形成一套自有标准,目前需要对照去年底发布的指引修改完善。也有一些保险机构在内控方面重要环节存在缺失。比如,在投资事项中,没有事前风险管理制度上的设计,或者相关制度没有实施。 在审计机构进场独立审计的同时,各家保险机构还要提前完成自评报告,作为提交给审计机构的文件之一。这也是保险机构觉得时间紧张的另一原因。 对于首次实行外审的时间仓促,监管部门已有准备。保监会相关部门人士曾表示,第一年的审计会给予一定容忍度,为充分暴露资金运用内部控制问题留出时间窗口。 “也就是说,首次审计报告重点在于暴露风险,未必和监管处罚挂钩。”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第一年各家提交上去的自评报告和外部审计报告就都非常干净,监管部门反而不会相信,会采取下一步监管措施。” 外部审计仍有局限 随着险资投资余额迈过10万亿,引入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对于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内控建设、提升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家与保险机构有合作的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相比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过去在投资领域的内控比较松懈,尤其在一些投资子领域,随意性较大,各家公司自己说了算,没有统一标准。《指引》的出台并引入外部审计,将有效建立起合规标准。 一位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表示,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保险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可以有效防止违规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于提升行业整体内部控制水平而言,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外部审计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商业行为产生的风险,比如投资中的风控问题;也不能解决管理层的舞弊风险,如果有险企高管凌驾于制度之上,外部审计依然无法形成制约。 该合伙人预计,今年提交报告的时间可能出现延缓的情形;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会比较厚,另外,并非所有公司都能获得外部审计机构的“无保留意见”。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