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3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报告摘要

2016-03-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1 重要提示

  1.1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或“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2015年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2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2015年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中文版刊载于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2015年年度报告全文。

  1.3如有董事未出席审议通过2015年年度报告的董事会会议,应当单独列示其姓名。

  ■

  1.4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审计了本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期”)的财务报表,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5 2015年度,本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45,849千元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74,308千元)。根据董事会2016年3月16日通过的201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2015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108亿股为基数,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人民币1.00元现金股利(含税)。分配预案待股东周年大会批准后实施。

  §2 公司基本情况

  2.1基本情况简介

  ■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注:张剑波先生于2016年3月16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被聘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2.3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本公司按2015年销售额计算乃中国最大之石油化工企业之一。本公司亦为全国最大的乙烯生厂商之一。乙烯为最重要的中间石化产品之一,可用于生产合成纤维、树脂和塑料。本公司位于上海西南部金山卫,是高度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主要把石油加工为多种合成纤维、树脂和塑料、中间石油化工产品及石油产品。本公司大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国内市场,而销售额主要源自华东地区的客户。华东地区乃中国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中国对石化产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是本公司高速发展的基础。本公司利用其高度综合性的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同时不断改良现有产品的质量及品种,优化技术并提高关键性上游装置的能力。2015年,国内石油石化市场总体表现低迷,炼油和化工产能过剩扩大,需求下滑,价格持续走低。本公司努力抓好安全环保、生产经营优化和降本减费等工作,保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经济效益比上年同期获得大幅提升。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3.2 主要财务指标

  ■

  * 以上净资产不包含少数股东权益。

  3.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3.4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资料(连续五年)

  ■

  * 本公司于2013年12月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从72亿股增加到108亿股。

  3.5 2015年分季度的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4 股东持股情况和控制框图

  4.1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

  单位:股

  ■

  

  ■

  ■

  于2015年末前十名有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数量及限售条件

  单位:股

  ■

  4.2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

  *包括中石化集团境外全资附属公司盛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中石化股份的553,150,000股H股。

  4.3公司的主要股东和其他人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权益与淡仓

  于2015年12月31日,按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香港法例第571章)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的记录,公司的主要股东(即有权在本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或控制行使5%或以上投票权的人士)和其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第XV部分需要披露其权益的人士(除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外)在公司股份、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的权益或淡仓如下:

  1) 公司普通股的权益

  ■

  注:(L):好仓; (S):淡仓

  除上述披露之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中,并无主要股东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第XV部分需要披露其权益的其他人士(除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外)在公司股份、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拥有权益的任何记录。

  2) 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淡仓

  于2015年12月31日,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中,并无主要股东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第XV部分需要披露其权益的其他人士(除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外)在公司股份、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持有淡仓的任何记录。

  §5 董事会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除另外有说明外,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所收录的财务资料摘录自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5.1 总论——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弱于预期,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地位得以确立,其再工业化效果逐步显现、内需稳健,呈现增长态势;欧元区和日本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经济出现回暖和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乏力,金砖国家经济出现明显衰退。中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调控措施和改革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GDP增长6.9%,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我国石化行业在低油价市场环境下大宗石化产品价格持续疲软,行业投资下降,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和安全的制约进一步加大,但相对于油价的大幅度下跌,下游产品的价格跌幅较小,产品利润有所增加,行业效益回升企稳。

  2015年,本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着力抓好安全环保、生产经营优化、降本减费等工作,保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经济效益获得大幅提升。

  1、 生产经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2015年,本集团全面落实修订HSE责任制,强化作业环节监管,安全环保工作保持了较好的态势,实现了员工年工伤死亡率、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责任事故、员工重伤率“七个为零”目标。生产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主要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次数比上年减少9.09%,非计划停车时间减少44.81%。在列入考核的113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67项指标好于上年,同比进步率59.29%,21项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行业先进率28.00%(相对于去年75项可比指标)。

  2015年,本集团生产装置平稳运行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加工总量扩大,致本集团的产品实物量有所增加,商品总量为1,386.62万吨,比上年增加2.18%。同上年相比,2015年全年加工原油1,479.53万吨(包括来料加工201.01万吨),增加4.41%;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897.59万吨,增加6.55%,其中生产汽油309.76万吨,增加7.91%,生产柴油426.53万吨,增加4.92%,生产航空煤油161.30万吨,增长8.36%;生产乙烯83.65万吨、丙烯53.30万吨、丁二烯11.23万吨,分别增加3.99%、4.47%和6.34%;生产纯苯35.95万吨,增加3.45%,生产对二甲苯65.97万吨,减少3.07%;生产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不包括聚酯和聚乙烯醇)104.2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合纤原料80.16万吨,增加13.56%;生产合纤聚合物41.6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合成纤维22.38万吨,减少3.70%。

  2015年,本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807.48亿元,比上年下降20.93%。产品产销率为99.91%,货款回笼率为100%,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优质稳定。

  2、 石油石化市场需求增速降低,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2015年,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石油石化市场总体表现低迷。国内炼油产能过剩扩大,成品油消费增速下滑,柴油消费负增长;下游大宗化工产品产能继续扩张,市场需求低位徘徊,化工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13%、19.67%、31.42%和37.22%。

  3、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原油加工量有所增长。

  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石油需求不旺,同时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原油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原油价格呈现中低价位震荡走势,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两次反弹,下半年出现大幅度下跌。2015年美国商品交易所WTI原油平均价为48.70美元/桶,比2014年的93.14美元/桶下跌47.71%;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平均价为52.38美元/桶,比2014年的98.95美元/桶下跌47.06%;迪拜原油平均价为50.84美元/桶,比2014年的96.66美元/桶下跌47.40%。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共加工原油1,479.53万吨(其中来料加工201.01万吨),比上年增加62.51万吨,增长4.41%。2015年,本集团加工原油(自营部分)的平均单位成本为人民币2,533.46元/吨(2014年:人民币4,618.68元/吨),降低45.15%。2015年度本集团原油加工总成本为人民币323.91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595.60亿元降低45.62%,占总销售成本的51.61%。

  4、 系统优化不断深入和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2015年,本集团充分利用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优势,坚持全流程优化理念,将优化工作贯穿于原油采购和调配、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方案优化、燃料结构优化等各个环节,实现效益最大化。

  本公司坚持每天计算产品边际效益,反复进行产品链效益测算,利用全公司主要产品优化模型,加强化工装置边际贡献追踪,快速在生产计划中予以体现,安排部分没有边际效益的装置经营性停车或者降负荷运行,为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继续优化原油采购,减少油种数量,精选原油品种,降低原油采购价格。优化常减压等装置的运行方式,调整装置产品分布;优化装置工艺操作,压减柴油,增产航煤;优化汽油调和流程,增产汽油和高牌号汽油比例;压减焦化产品,增产较高价值的沥青。优化乙烯原料结构,降低乙烯原料成本。根据天然气和液化气价格波动的市场机遇,调整燃料结构,较好实现优化燃料结构和赢取超额利润双重目标。

  加强重点费用管控工作,消减各类费用预算。落实各项降本减费措施,降低原油途耗、物料消耗,以及辅料、燃料动力等费用。根据美元和欧元汇率情况,及时调整贷款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利用金贸国际公司平台,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充分利用政策获取优惠补贴,2015年度取得地方教育费附加返还等补贴共计1.50亿元。

  5、 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化。

  2015年,本集团继续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本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807吨标煤/万元人民币,比上年降低5.17%。同上年相比,全年COD排放下降0.69%,二氧化硫排放下降4.08%,氮氧化物排放下降9.63%,外排废水、有控制废气外排达标率达100%,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率100%。加热炉平均热效率达到92.45%,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首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号常减压装置机械抽真空项目投入试生产。

  6、 项目建设、科研开发和信息化项目有序推进。

  2015年,本集团以“做强炼油、做精化工、做实炼化一体化”为总体思路,编制完成公司“十三五”项目建设发展规划初稿;稳步推进EVA项目、间苯二甲酸改造项目、2号柴油加氢装置质量升级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热电部锅炉脱硫改造项目和储运部化工码头改扩建项目,外排污水提标升级改造项目实现中交。全年完成投资人民币8.00亿元。积极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劣质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通过鉴定,PAN基碳纤维的原丝和碳纤维质量获得突破,实现了SCF35S碳纤维的稳定生产,开展后加工应用技术研究,碳纤维抽油杆已在油田下井试验;强化新产品生产、研究、销售、客户模式,推进氢调法制备高融指PP专用料等10个新产品的放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全年生产新产品28.14万吨,合成树脂新产品及聚烯烃专用料77.41万吨,化纤差别化率69.20%,申请专利53件,获得专利授权7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了文印系统集中管理,启动并实施智能化管线推广项目、投运操作管理和DCS操作管理等项目。

  7、 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2015年,本集团引进先进绩效考核模式,优化考核方法,完善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方式。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初步完成以部门职责分工向业务流程对象职责分工的转变,开展业务流程信息化试点。深化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成为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推进能源和测量体系贯标工作。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公司管理职责和组织机构,先后完成了合作商管理准入、电气集中管理后评估、部分装置的组织机构调整等工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集团净减员(包括自愿离职及退休人员)1,154人,占年初员工总数13,313人的8.67%。

  8、 本年度经营业绩扭亏的原因简析。

  致使本集团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

  (1)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集团原油加工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的跌幅低于原料成本的跌幅,产品毛利上升。

  (2) 原油加工量较2014年有所增加,使成品油、化工产品等主体商品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了公司利润。

  (3) 本集团来自联营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使利润增加4.37亿元。

  (4) 本集团进一步做好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工作,2015年,本集团净财务费用为人民币2.44亿元,相比2014年净财务费用人民币3.60亿元,相对减少费用人民币1.16亿元。

  (5) 生产经营优化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成效,增加了盈利。

  5.2 会计判断及估计

  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容易受到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方法、假设及估计所影响。该等假设及估计基于管理层的历史经验及其认为合理的其他不同假设。管理层基于这些经验和假设对无法从其他渠道进行确定的事项作出判断。管理层会持续对这些估计作出评估。由于实际情况、环境和状况的改变,故实际业绩可能有别于这些估计。

  在审阅财务报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应用这些政策产生影响的判断及其他不明朗因素,以及已呈报业绩对状况和假设变动的敏感程度等。主要会计政策载列于财务报表。管理层相信,下列主要会计政策包含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判断和估计。

  1、长期资产减值亏损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资产每年须就减值进行测试。须作摊销的资产,倘若事件出现或情况改变显示长期资产的账面净值可能无法收回,有关资产须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按资产的账面值超出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确认。可收回金额是以资产的公允价值扣除销售成本或使用价值两者中较高者为准。在厘定使用价值时,资产或资产组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量会贴现至其现值。在厘定与可收回数额相若的合理数额时会采用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料,包括根据合理和可支持的假设所作出的估计和销售额、售价及经营成本的预测。

  2、折旧

  物业、厂房及设备均在考虑其残值后,于预计可使用年限内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管理层定期审阅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以决定将计入每一报告期的折旧费用数额。预计可使用年限是本集团根据对同类资产的以往经验并结合预期的技术的改变确定。如果以前的估计发生重大变化,则会在未来期间对折旧费用进行调整。

  3、存货减值亏损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入存货跌价损失。可变现净值是在日常业务中的估计售价减估计完成生产及销售所需的成本。管理层以可得到的资料为估计的基础,其中包括成品及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及过往的营运成本。如实际售价低于或完成生产的成本高于估计,实际存货跌价准备将会高于估计数额。

  4、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6月下发通知(国税函664号),要求当地相关的税务机关立即更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给予于1993年在香港上市的包括本公司在内的9家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上述国税函下发起,本公司根据当地税务部门的通知,2007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率调整至33%。到目前为止,当地税务机关未要求本公司就该事项补缴2007年度以前的企业所得税。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本事项没有发生新的变化。管理层认为本集团不太可能就以上事项被要求补缴2007年度以前的企业所得税,因此,于2015年12月31日,本集团未就以上未定事项于本财务报表内提取准备。

  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很多交易和事项的最终税务处理都存在不确定性。在计提各个地区的所得税费用时,本集团需要作出重大判断。如果这些税务事项的最终认定结果与最初入账的金额存在差异,该差异将对作出上述最终认定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的金额产生影响。

  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确定。管理层根据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或实现递延所得额为限进行确认。在每个报告期期末,管理层评估是否应确认以前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集团根据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实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纳税额所得额为限,确认以前年度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另外,在每个报告期期末,管理层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实现递延所得税资产,本集团将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在评估本集团是否可能抵扣或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时,管理层首先依赖未来年度可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支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若要全部实现于2015年12月31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集团在未来年度需要获得至少人民币2.84亿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未来盈利预测和历史经验,管理层认为本集团很有可能在未来年度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5.3 公司经营业绩比较与分析(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5.3.1概述

  下表列明本集团在所示年度内的销售量及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销售净额:

  ■

  下表列明本集团在所示年度内的合并利润表概要(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

  5.3.2比较与分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与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比较。

  5.3.2.A 经营业绩

  (1)销售净额

  2015年本集团销售净额为人民币670.372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927.250亿元减少了 27.70%。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13%、19.67%、31.42%和37.22%。

  (i)合成纤维

  2015年度本集团合成纤维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23.282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28.915亿元下降19.48%,主要系本年原材料成本下跌带动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以及下游需求疲弱持续,对原料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本期销售量下降。合成纤维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17.13%,销售量同比下降2.84%。其中,本集团合成纤维主要产品腈纶纤维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了18.53%,涤纶纤维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了21.53%。腈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的销售额分别占合成纤维总销售额的83.33%和12.40%。

  本年度合成纤维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3.5%,比上年上涨了0.4个百分点。

  (ii)树脂及塑料

  2015年度本集团树脂及塑料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99.922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124.894亿元下降了19.99%,主要系本年原材料成本下跌带动树脂塑料产品单价下降,导致销售净额下降。树脂及塑料的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19.67%,销售量同比下降0.41%。其中,聚乙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13.67%,聚丙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24.68%,聚酯切片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了23.14%。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切片的销售额分别占树脂及塑料总销售额的33.71%、33.67%和15.35%。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4.9%,比上年上涨了1.4个百分点。

  (iii)中间石化产品

  2015年度本集团中间石化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93.320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123.910亿元下降了24.69%,主要系本年原材料成本下跌带动中间石化产品单价下降,中间石化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1.42%,而加工总量上升及装置运行平稳率提高使中间石化产品的产量提高,销售量同比上升9.81%,两者综合导致销售净额减少。在中间石化产品中,对二甲苯、丁二烯、环氧乙烷、纯苯和乙二醇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下降了31.65%、28.24%、25.86%、42.47%和14.45%。对二甲苯、丁二烯、环氧乙烷、纯苯和乙二醇的销售额分别占中间石化产品总销售额的25.47%、6.36%、11.84%、15.98%和16.82%。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3.9%,比上年上涨了0.5个百分点。

  (iv) 石油产品

  2015年度本集团石油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308.020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492.595亿元下降了37.47%,主要系本年国际原油单价下调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跌,导致本期石油产品销售净额下降。主要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了37.22%,销售量下降了0.39%。

  本年度石油产品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45.9%,比上年下降了7.2个百分点。

  (v) 石油化工产品贸易

  2015年度本集团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37.182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147.910亿元下降了7.25%,主要是由于主要石油化工产品受国际油价和市场影响全线下调单位价格,导致销售净额有所下降。

  本年度石油化工产品贸易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20.5%,比上年上涨了4.6个百分点。

  (vi) 其他

  2015年度本集团其他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8.646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9.026亿下降了4.21%,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处置废旧材料收入减少。

  本年度其他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3%,比上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

  (2)销售成本及费用

  销售成本及费用是由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及其他业务收入构成。

  2015年度本集团的销售成本及费用为人民币631.283亿元,比2014年度的人民币933.129亿元下降32.35%。其中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贸易和其他的销售成本及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6.846亿元、87.736亿元、83.752亿元、289.397亿元、137.030亿元和6.522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22.71%、31.57%、31.68%、41.29%、6.94%和12.54%。

  本年度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贸易和其他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去年下降,主要是本年原材料成本受国际原油单价下调影响,导致销售成本大幅下降。

  -销售成本

  2015年度本集团销售成本为人民币627.571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929.101亿元下降了32.45%,销售成本占本年度销售净额的93.62%。本期原油单价下降导致销售成本下降。

  -销售及管理费用

  2015年度本集团销售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6.009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5.642亿元上升了6.50%,主要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所致。

  -其他业务收入

  2015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349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2.616亿元下降10.21%。主要系2015年收到地方教育费附加返还1.01亿,比上年减少人民币0.23亿元。

  -其他业务支出

  2015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支出为人民币0.339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1.002亿元下降66.17%。主要系本年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汇兑损失减少人民币0.22亿元;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减少人民币0.338亿元。

  (3)营业利润/(亏损)

  2015年度本集团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39.089亿元,比上年度的营业亏损人民币5.879亿元增加人民币44.968亿元。2015年,受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影响,各版块成本端均较去年有大幅度的下降。虽然产成品销售单价亦随之下挫,但由于生产周期和附加值的影响,产成品销售单价下降幅度小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幅度,故营业利润较去年大幅增长。

  (i)合成纤维

  本年度合成纤维的营业亏损为人民币3.564亿元,较上年营业亏损人民币5.819亿元减少人民币2.255亿元,主要是由于合成纤维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下降明显,拉动毛利上升,使得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亏损减少。

  (ii)树脂及塑料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2.186亿元,较上年营业亏损人民币3.315亿元上升了人民币15.501亿元,本年营业利润上升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影响,导致成本端的大幅下降,本期销售成本及费用减少31.57%,而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产品价格尤其是聚乙烯价格在整体化工行业价格下调的情况下相对坚挺,故扭亏为盈。

  (iii)中间石化产品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9.568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1.318亿元上升了人民币8.250亿元,主要是由于中间石化产品销售净额下降人民币30.590亿元,而同期销售成本及费用下降人民币38.840亿元,使盈利同比上升。

  (iv)石油产品

  本年度石油产品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8.623亿元,较上年营业亏损人民币0.293亿元上升了人民币18.916亿元,该营业利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产品销售净额下降人民币184.575亿元,而同期销售成本及费用下降人民币203.491亿元,使本年度产生盈利。

  (v)石油化工产品贸易

  本年度本集团石油产品贸易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0.152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0.661亿元的营业利润下降了人民币0.509亿元,主要是由于贸易的销售净额下降了人民币10.728亿元,而同期贸易成本及费用下降了人民币10.219亿元,使盈利同比下降。

  (vi)其他

  本年度本集团其他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124亿元,较上年人民币1.569亿元的营业利润上升35.37%,该营业利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他业务销售净额同比下降人民币0.380亿元,而同期销售成本及费用下降人民币0.935亿元,使盈利增加。

  (4)财务费用净额

  2015年度本集团财务费用净额为人民币2.438亿元,较上年度财务费用净额人民币3.597亿元减少人民币1.159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本集团归还长期借款及部分短期借款,利息支出金额从2014年的人民币3.746减少至2015年的人民币2.119亿元。

  (5)税前利润/(亏损)

  2015年度本集团税前利润为人民币42.372亿元,比上年度的税前亏损为人民币8.899亿元增加人民币51.271亿元。

  (6)所得税

  2015年度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9.268亿元,上年度为所得税费用人民币-2.142亿元。主要是本公司本年度盈利,缴纳当期所得税。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5年本集团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25%)。

  (7)本年度利润/(亏损)

  2015年度本集团税后利润为人民币33.104亿元,比上年度税后亏损人民币6.758亿元增加人民币39.862亿元。

  5.3.2.B资产流动性和资本来源

  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现金流入及向非关联的银行借贷。本集团资金的主要用途为销售成本、其他经营性开支和资本支出。

  (1)资本来源

  (i)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本集团2015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为人民币49.328亿元,比上年的现金净流入量人民币36.624亿元增加现金流入量人民币12.704亿元。其中,(1)由于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业绩盈利,本集团2015年度税前利润在扣除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后带来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60.095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10.498亿元现金净流入增加现金流入量人民币49.597亿元;(2)2015年度,本集团因期末存货余额减少而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人民币17.525亿元(上年因期末存货余额减少而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人民币31.085亿元);(3)2015年度,本集团因期末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而减少经营性现金流人民币14.517亿元(上年因期末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而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人民币12.552亿元)。

  (ii) 借款

  2015年期末本集团总借款额比上年末减少了人民币36.409亿元,为人民币20.70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减少人民币20.082亿元,长期借款减少人民币16.327亿元。

  本集团通过对借款等负债加强管理,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使本集团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安全水平上。本集团的借款总体上不存在任何季节性。然而,由于资本支出的计划特征,长期银行借款的支出能被预先适当安排,而短期借款则主要用于经营运作。本集团现行的借款条款对本集团就其股份派发股利的能力并无限制。

  (2)资产负债率

  于2015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27.77%(2014年:45.73%)。资产负债率的计算方法为:总负债/总资产*100%。

  5.3.2.C研究与开发、专利及许可

  本集团拥有各种技术开发部门,包括化工研究所、塑料研究所、涤纶研究所、腈纶研究所和环境保护研究所,负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设备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本集团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研究和开发经费分别为人民币0.673亿元、人民币0.436亿元和人民币0.876亿元,本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增加主要为增加了研发相关的原材料及辅料消耗、人员差旅等费用。

  本集团未在任何重大方面依赖于任何专利、许可、工业、商业或财务合同或新的生产流程。

  5.3.2.D 资产负债表外的安排

  有关本集团的资本承担,请参阅本年度报告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附注32。本集团无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5.3.2.E 合约责任

  下表载列本集团于2015年12月31日根据合约于未来应付之借款本金:

  ■

  5.3.2.F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

  于2015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50%以上权益的主要子公司如下:

  ■

  所有子公司均未发行任何债券。

  本集团应占其联营公司的权益,包括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38.26%,计人民币11.209亿元的权益,以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赛科”)的20%,计人民币17.788亿元的权益。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规划、开发和经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和分销石化产品。

  (1)报告期内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盈利情况说明

  2015年度,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石化产品毛利上升,上海赛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38.49亿元,税后利润人民币21.853亿元,本公司应占利润人民币4.371亿元。

  (2)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变动超过30%的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情况分析

  a) 2015年度,金山联贸经营业绩较上年度下降54.43%,其主要原因系金山联贸2015年开始经营液化气业务,适逢液化气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导致亏损,影响全年业绩。

  b) 2015年度,上海金昌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增长242.06%,其主要原因系受原材料聚丙烯价格下跌和下游产业复苏影响,2015年经营业绩有明显提高。

  c) 2015年度,上海金菲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增长250.98%,其主要原因系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滑带动化工原材料价格下降,成本大幅减少,继而促使利润攀升。

  d) 2015年度,金贸国际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增长383.72%,其主要原因系金贸国际于2014年下半年新设立,2015年处于业务大幅增长期,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倍以上带动利润大幅上涨。

  5.3.2.G主要供应商及客户

  本集团在2015年度内前五名供应商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公司、中化石油有限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中石化联合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化实业有限公司。本集团向这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326.8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55.38%。而本集团向最大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229.9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8.96%。

  本集团在2015年度内前五名客户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嘉兴石化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本集团向这五名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68.255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57.95%。而本集团向最大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396.573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比例为49.08%。

  根据董事会了解,以上供应商和客户中,本公司股东和董事及其联系人在中化石油有限公司、中化实业有限公司、嘉兴石化有限公司及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没有任何权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及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中石化股份的附属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中海油中石化联合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中拥有40%的权益;中石化股份和本公司在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拥有30%和20%的权益。

  5.4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5.4.1主营业务分析

  5.4.1.A 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合并利润表主要变动及说明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现金流量表主要变动及说明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5.4.1.B 营业收入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2015年本集团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13%、19.67%、31.42%和37.22%,导致2015年本集团营业收入较上年相比下降。

  2)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有关本集团主要销售客户情况请参阅5.3.2.G。

  5.4.1.C 营业成本

  1)营业成本分析表

  2015年度本集团营业成本为人民币600.893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900.469亿元下降33.27%,这主要是由于本年度本集团主要原料价格下跌。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成本明细如下:

  ■

  2)主要供应商情况

  有关本集团主要供应商情况请参阅5.3.2.G。

  5.4.1.D 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费用变动情况详见5.4.1.A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

  5.4.1.E 研发支出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有关本集团研究与开发、专利及许可请参阅5.3.2.C。

  5.4.1.F 现金流

  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说明详见5.4.1.A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

  5.4.2 行业、产品或地区经营情况分析

  5.4.2.A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该毛利率按含消费税的石油产品价格计算,扣除消费税后石油产品的毛利率为11.45%。

  5.4.2.B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5.4.3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5.5其它项目

  (1) 集团员工

  ■

  (2) 收购、出售及投资

  除在年报已作披露外,在2015年度,本集团没有任何有关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出售及没有任何重大投资。

  (3) 资产抵押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集团并无已作资产抵押固定资产(2014年12月31日:人民币0元)。

  5.6持有外币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情况

  本集团于2015年12月31日,持有外币货币资金,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为人民币86,109千元。

  5.7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1) 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复杂多变的形势,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美国经济在再工业化的推动下,经济有望处于扩张周期,新兴经济体仍存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有进的工作总基调,推进供给测结构性改革,集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预计GDP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宽松的局面仍将持续,世界经济温和低速增长,对石油需求量影响较大的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减速压力,将抑制石油需求增长;从供给来看,美国石油产量可能放缓,欧佩克国家预计仍继续保市场份额的政策,世界原油供大于求,基本面使原油价格承压,预计2016年世界原油价格将在低位徘徊。

  我国石油石化市场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国家将加快开放石油、天然气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十三五”期间将迎来千万吨级的石化项目投产高潮,这将加剧石化行业的竞争压力。国家及上海市出台的一系列安全环保政策使石化企业的发展压力增大,其他包括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产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石化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带来更大的挑战。

  (2) 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炼化企业为目标,根据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国内特别是华东地区油品、化工产品市场的发展态势,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为: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在该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以“做大炼油、做强化工、做实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结合上海地区企业资源优化及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炼油、烯烃、芳烃三条加工链,利用分子炼油、分子化工的理念,创新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经营计划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依然严峻的经营形势,本集团将继续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确保安全环保无事故,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行水平,深化系统优化和降本增效,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

  为实现2016年的经营目标,本集团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下转B22版)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96版)
   第A002版:综 合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公 司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保 险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第B065版:信息披露
   第B066版:信息披露
   第B067版:信息披露
   第B068版:信息披露
   第B069版:信息披露
   第B070版:信息披露
   第B071版:信息披露
   第B072版:信息披露
   第B073版:信息披露
   第B074版:信息披露
   第B075版:信息披露
   第B076版:信息披露
   第B077版:信息披露
   第B078版:信息披露
   第B079版:信息披露
   第B080版:信息披露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报告摘要

2016-03-17

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