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3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欧洲央行抗通缩政策
应改弦易辙

2016-03-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勇

  王勇

  

  不久前,欧洲央行祭出了宽松货币政策“大礼包”,即宣布削减整个欧元区的利率至零,同时将本已为负0.3%的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至负0.4%,还给其量化宽松计划加码200亿欧元至每月800亿欧元的规模,通过新印钞票购买更多资产。目前,这些“大礼包”的影响效应不光在欧元区,乃至全球市场都在发酵和膨胀。笔者认为,欧洲央行超预期的抗通缩政策措施真的应当改弦易辙了,否则,全面宽松这种“药”再吃多,将会导致欧元区经济走向畸形,对全球经济也会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停滞

  使央行出狠招

  近几年来,为拯救危机,抗通缩,欧洲央行着实费尽心机,包括启动国债购买计划(QE)、证券购买计划(SMP)、长期再融资(LTRO)以及定向长期再融资(TLTRO)等数量宽松政策,以及祭出降息甚至是负利率在内的价格宽松政策。如今,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宽松方面可谓做到了“火力全开”。

  促使欧洲央行在货币宽松方面连出狠招的主要原因莫过于糟糕的欧元区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再次陷入停滞,今年2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萎缩0.2%,创12个月新低,远不及预期,前值为增长0.3%。2月欧元区核心CPI同比初值增0.7%,创10个月新低,预期0.9%,前值1%。而失业率也超过10%。因此,欧洲央行认为必须要再次放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刺激政策,提振经济增长,维持通胀率在2%的政策目标。

  从政策执行预期看,新举措对那些拥有投资级公司债、欧元区外围国家主权债券、银行信贷和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投资者而言,的确都是好消息。不过,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更为关心的是,如何才能让投资者相信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将继续下去。3月10日祭出超预期狠招当天他还宣布将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从1.7%大幅调低至1.4%,称通货膨胀率未来几个月仍可能为负,并敦促欧元区各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好欧洲央行提供的机会之窗加快努力,完成本国经济改革。

  宽松政策

  效果不理想

  实际上,德拉吉也非常明白,金融危机至今,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所显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不是边际效率递减,就是南辕北辙。比如欧债危机期间,尽管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轮番登场,但是欧债危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并且让欧元区越来越陷入债务与紧缩螺旋之中,从而导致经济自由落体式下降。2015年以来,尽管欧债问题稍有缓和,但是欧洲经济依然复苏乏力,而且,似乎通缩风险更大,还诱发了有些国家政府债台高筑,造成市场纪律松懈,产生了愈演愈烈的社会动荡等等。

  目前,连续实行的负利率政策危害令人担忧,这会助长金融泡沫,损害欧元区经济增长。还会引领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加剧全球金融稳定的脆弱性。欧元区的致命弱点依然存在,即统一的央行及货币政策与欧元区各国独立的财政的矛盾,使得整个欧元区依然不能完全摆脱欧债危机。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反复强调的是,财政紧缩是应对欧债危机唯一正确之道,除此之外别无良方,而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是在纠正过去错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但是,说易行难,紧缩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更大。仅凭欧元区财政政策分散与央行货币政策统一的特点,就想将解决欧元区经济停滞和通缩问题的重担单纯压在欧洲央行肩上,实践证明是大错特错了,欧洲央行负担不了,单纯的货币政策无论出多大的招,出多少招,也都于事无补。其实,当前的欧元区经济停滞,根本原因是在于欧元区结构性问题很大,欧元区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结构性失衡,不可能引导经济走出困境。

  还需加强结构改革

  欧洲央行、欧委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用更战略的思维和眼光去审视未来的政策。

  第一,欧元区只有进一步加强结构性改革,包括制定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指导原则,以及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以更好地评估和监测欧元区各国结构性改革进展,以此努力从生产、供给端入手,通过提高社会总供给并优化供给结构来让市场自动出清,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优化欧元区经济结构,确保欧元区经济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增长。实际上,5年前,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的“欧盟2020发展战略”提出三大战略优先任务、五大量化目标和七大配套旗舰计划,就是指引欧洲结构性改革的计划,通过结构性改革避免产业空心化,找到真正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削减与之不匹配的高福利,唯有如此,导致债务危机和拖累经济发展的欧洲“慢性病”才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现在看来,欧盟在战略计划的实施和执行方面进展缓慢。欧洲央行应加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的效果评价和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必须在支持结构性改革方面大有作为。

  第二,欧洲央行还要着力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递渠道。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下,欧洲金融市场已经变得畸形,货币政策传导以及传统利率传导的渠道受到损害。因此,眼下,欧洲央行一定要疏通货币政策传递渠道,能通过控制官方利率来改变货币市场与主权债券市场的利率,并影响最终的零售利率,即银行对客户提供的存贷款利率。还要充分发挥欧洲银行业联盟的作用,以提高银行业执行货币政策的效率。

  另外,欧洲央行还应通过银行业压力测试,修复或增强私人部门对银行健康状况及银行资产负债表质量的信心,并让私人部门的资金流入银行业以及银行资金更多地流入实体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解决银行剥离不良贷款问题。如果上述措施取得了实效,欧洲经济复苏和增长就有后劲。

  第三,欧元区各国应着力加强沟通协作,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多项政策入手,抓紧推进结构性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重塑欧元区在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动力,避免单一政策上的徒劳无功。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96版)
   第A002版:综 合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公 司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保 险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第B065版:信息披露
   第B066版:信息披露
   第B067版:信息披露
   第B068版:信息披露
   第B069版:信息披露
   第B070版:信息披露
   第B071版:信息披露
   第B072版:信息披露
   第B073版:信息披露
   第B074版:信息披露
   第B075版:信息披露
   第B076版:信息披露
   第B077版:信息披露
   第B078版:信息披露
   第B079版:信息披露
   第B080版:信息披露
欧洲央行抗通缩政策
应改弦易辙
“高价大白兔”卖的是品牌溢价
李克强:金融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以精准政策给一线城市房地产降温
打击疯狂刷单 需要动用法律武器

2016-03-17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