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4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抓住投资者“痛点”让信披更高效更实用

2016-04-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梅双

  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进入高峰期,伴随年报而来的还有各类名目繁多的公告。不少公司一日内数十份公告倾囊而出,让投资者不得不“沙里淘金”。不难发现,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与上市公司的信披现状还存在不小差距。事实上,信披不仅是符合监管规定的例行发布,更要抓住投资者的“痛点”,易读易懂。

  近期,多家公司一日内发布公告数量超过20份,更有甚者发布公告达44份。从内容上看,除了年报及其相关事项外,还包括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公司章程及修订意见对照表,此外还有公司续聘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管理人员变动等内部管理事项的公告。

  诚然,这些内容都是符合监管要求的合规披露,但在年报披露同一天公布如此多的信息,无异于给投资者施了“障眼法”,让那些真正有用的信息“被隐身”了。尤其是在年报披露的节点,投资者更希望直观了解公司的基本面,掌握最具价值的信息。监管要求的全面、准确、及时披露,并非这种一股脑儿的集中披露。从近期的监管趋势来看,对于涉及有疑点或者语焉不详的信披,交易所都会及时向公司发送监管函。

  抛开信披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谈,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信披如何能让普通投资者看得懂和用得着。之所以会出现上市公司年报“隐身”于海量公告之中,更多是一些公司将信披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难免出现走过场的行为。

  在上市公司公告中,往往是亮点描述多,不足和风险一笔带过;专业术语多,简明易懂的解释稀缺;标题模板重合多,个性化信息匮乏。这样的公告,投资者读起来乏味,公司披露起来形同鸡肋,监管部门更是难以为之点赞。

  未来,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提高信披的有效性,应是每家公司都要去钻研的课题。多提供投资者真正需要的信息,切实回应市场关心的热点,多一些直击投资者“痛点”的内容,少一些空洞的描述和无关痛痒的蜻蜓点水,这其实也能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在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的前提下,监管层更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恶意发布大量垃圾信息的公司,就应该及时进行干预和惩戒。

  要使信息披露同时让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都满意,确实不易,但我们至少可以不断完善信息披露规范,让信披更真实、透明、高效和实用。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机 构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银 行
   第A005版:公 司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今日导读
李克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抓住投资者“痛点”让信披更高效更实用
特别推荐
3月信贷回暖 首季投放或超4.3万亿
深证及巨潮指数系列
[报眼]飞科申购

2016-04-05

头 版(今日4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