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4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构筑坚固且有弹性的
金融体系

2016-04-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章玉贵

  章玉贵

  

  中国经济

  呈见底回升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调低了对多个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预期,但中国却是大型经济体中少有的亮点,IMF相信中国经济在2016年将增长6.5%,高于其此前预测的6.3%。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并列举了投资增速、物价水平、企业利润、房地产交易、财政收入与市场预期等六大向好趋势。尤其是外汇储备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负增长,显然是稳定经济预期的一大体现。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在经历了两年多连续负增长之后的首次转正,亦是市场发出经济见底信号的重要表征。

  中国经济的向好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击了穆迪、标普等国际评级机构不久前发出的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说明预测某一经济体尤其是超大型经济体的走势,不仅需要充分的信息和精准的数据为支撑,更要有对市场的长期浸润,才能根据有关市场信号给出相应的判断。而从另一评级机构惠誉给出的与穆迪、标普并不同调的评级结论来看,市场不免令人感到困惑:到底哪家的结论更具权威性与前瞻性?评级的基准是否值得推敲?换句话说,三大评级机构的边际影响力是在增加还是减弱?究竟谁在听或者谁会听他们的意见?笔者注意到,有市场研究人士认为,现在除了一些因委托责任而必须听从评级机构意见的金融机构,例如养老金和保险公司,没有多少人把他们当一回事。这话尽管听起来比较刻薄,毕竟穆迪曾被誉为全球两大超级强权之一,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但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与韧性显然不容低估。

  短期经济金融风险

  不容忽视

  当然,眼下中国经济的确处于较为困难的时期,这些困难,既表现为既有增长动力的衰减以及在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过程中预期产出的不确定性,也表现为政府在处理多年来经济发展沉疴时遇到的诸多约束,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突破的重要环节,以及在新的开放经济环境中,在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远远大于十年前的情势下,如何在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安全边际之内的同时,还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在难以同时实现利率与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前提下,如何巩固稳健的储备资产体系,亦是高难度命题。

  应当承认,与2007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经济金融风险呈现上升之势,例如市场和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信贷风险和外部传染风险,等等,都较以往有较大幅度上升。不过,由于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有了相当的进步,且中央政府有着充裕的财力和政策工具,使得短期内上升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当前尤须控制债务风险,尤其要高度重视银行体系在承受可能的债务风险过程中所表现的弹性和防御能力。尽管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目前债务整体可控,但即便是持最乐观态度的人士也承认其中蕴含的风险,例如整体债务增长过快,2008年至2014年的6年间,中国经济整体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了65.7个百分点,达到235.7%。剔除金融机构,实体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57%上升至2014年的217.3%。而作为债务链条的枢纽环节,银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柱,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迈进过程中必须贯穿整个环节的核心力量支撑之一。银行作为极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强有力地支持着制造业的粗放扩张,而今,金融改革和创新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打破刚性兑付,其中僵尸企业的平稳退出至关重要。但是在对僵尸企业进行市场出清的过程中,既要安置就业,又要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这些年来越积越高,且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多时候形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隐形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债务关联度较高,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直接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构筑坚固且有弹性的金融体系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资本进出越来越容易,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做好应对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应准备。而去年以来我国出现的金融动荡,反映出我们在管理复杂经济与金融体系方面的研究与政策储备不足。例如,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实现了中国的相关战略目标,而中国为了满足相关主导国的要求,在资本项目开放领域采取了相当自由化的措施,由于开放的步伐超过了相关配套监管措施的进度,使得我国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事实上呈下降趋势。央行跨境资金流动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已经初步发挥作用,但在跨市场、跨产品、跨行业监测与预警等方面依然不足。因此,正在加紧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工程,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目标是初步建成功能完备、实时高效、风险可控的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中国银行业服务体系的全球化布局。

  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金融国际化,既需要中国经济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贸易价值链的不断提升,更离不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弹性且坚固的银行体系的建立。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既要切实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建设,亦要稳步提升对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回报和服务品质;还要扩大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并实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尽快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海外市场与多边国际金融机构为依托的“一体两翼”经营格局。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支撑。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100版)
   第A002版:综 合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透 视
   第A005版:聚焦上市公司违规处罚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基 金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行 情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第B065版:信息披露
   第B066版:信息披露
   第B067版:信息披露
   第B068版:信息披露
   第B069版:信息披露
   第B070版:信息披露
   第B071版:信息披露
   第B072版:信息披露
   第B073版:信息披露
   第B074版:信息披露
   第B075版:信息披露
   第B076版:信息披露
   第B077版:信息披露
   第B078版:信息披露
   第B079版:信息披露
   第B080版:信息披露
构筑坚固且有弹性的
金融体系
“买国债像抢春运火车票”
意味着什么
发改委: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一带一路”下的亚欧金融合作路径
应禁止上市公司收购空壳公司

2016-04-14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