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次捡漏都相安无事

2017-02-08 来源: 作者:杨庆婉

  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其实,新三板交易“乌龙指”已经多次出现。

  此前,新三板曾出现交易员误操作致兰亭科技开盘3.2元却在盘中发生32.35元/股的交易;文正股份瞬间暴涨44倍;明利仓储盘中涨幅514.29%等例子。

  但这样的“乌龙指”,在做市交易中多次出现的概率较小,而协议转让可能出现多次异常交易,且人为的因素更明显。2015年4月,股转系统就曾对“谭均豪”等4个个人账户采取限制证券账户交易3个月。

  2015年3月25日,华恒生物的协议成交价仅为158.88元。2015年3月26日,华恒生物以超高价协议成交3笔,分别为:以738.88元成交一笔,买方证券账户为谭均豪,卖方证券账户为中山市三宝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738.88元成交一笔,买方同样为谭均豪,卖方为中山市八通街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758元成交一笔,买方仍为谭均豪,卖方为中山市广安居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协议转让的情况下,也有低价买入的“捡漏”机会,而且在去年12月4日还被法院判定为合法。

  据媒体报道,去年新三板个人投资者王秀荣以每股0.01元成交九鼎集团10万股,成交金额1000元,每股仅1分钱,被卖方告上法庭。2016年12月4日,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宣告了王秀荣“捡漏”交易行为的合法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次“捡漏”都可以相安无事。像“姜素华”这样多次低价异常交易的做法,就被股转系统限制账户交易半年,1分钱买入新三板股票的“捡漏”做法也将受到处罚。

本版导读

2017-02-08

聚焦新三板开年第一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