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恩格尔定律里的“教育小律”

2017-10-14 来源: 作者:朱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这里提到的“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系数中的分母,就是中国人平均有多少钱用于“衣食住行”;分子则是这些花出去的钱当中,有多少仅仅是用于吃饭的。

  既然是两个指标的比值,那么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就可能取决于分子与分母的不同变动。这个定律既可表明“饭吃得饱不饱”,也可以表明“钱赚得多不多”——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为生存需要而摄入的食物是基本固定的,那么系数值的下降,则更多意味着收入的增长趋势。居民收入增加之后,对华丽的衣服、便捷的交通通讯、宽敞的住房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自然也就更高。至于吃饭和读书,当然是都要兼顾的。

  读书即是教育。自古至今,中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上世纪80年代恢复高考后,教育已经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有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是我当年读高中时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从现状来看,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正与日俱增,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他们的主业是油墨印刷相关的。在此前股票停牌的半年期间,公司与龙门教育达成50%左右股份的收购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并购事宜全部完成后,龙门教育将从新三板市场(不摘牌)登陆到A股市场。

  在研读龙门教育相关财务数据时发现,教育行业在中国真可谓是一个巨大产业,从某些趋势来看并不输给“吃饭行当”。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已经在国内及海外登陆各级资本市场的教育类上市公司,已达到170家左右。但那些为市场熟知的新东方(EDU.N)、“学而思”母公司好未来(TAL.N)、学大教育、精锐教育等品牌,他们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仅为全部份额中很小的一部分。真正充斥市场的恰是那些大量分散的、小规模的“作坊式”家教,比如说学校老师自己开办的辅导班以及各类不知名的托管辅导机构等。据专业部门预测,中国教育市场的总规模应超过1万亿元。

  仅以重点从事K9-K12教育(即中、高考培训)的龙门教育为例,其主打的全封闭短期培训业务,2015年收入1.3亿元,招生人数7900人,人均收费1.65万元;2016年收入1.85亿元,人均收费增至2.18万元;2017年预计收入2.4亿元,人均收费进一步上升至2.5万元。

  回到恩格尔系数上,这种“吃饭/消费支出”的系数构成,其最初目的之一,或是为了通过比较居民用于饮食这一最基本消费支出比例的变动情况,来分析判断不同国家与地区居民的收入增长。但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既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历史传承,另一方面又有“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的当代意识宣传,因此总让人觉得,比起教育来吃饭并不是什么大事。

  其实,尊重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似乎又回到“吃饭”的问题上来。但不管怎样,中国人尤其是当前社会“焦虑的中国妈妈”,对小孩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再到海外留学深造的教育投入,从来就是不遗余力的。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教育产业来说,无疑又是一块巨大蛋糕。

  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来看,中国社会不仅有“教育定律”,一定还可以衍生出“住房定律”、“汽车定律”等。这些东西研究好了,对个人投资也是有价值的。

本版导读

2017-10-14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