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姜洋

2018-03-19 来源: 作者:程丹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今年两会期间,每每姜洋出现,就会遭到记者“围堵”,证监会副主席的身份让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围堵”最严重的一次,记者里三层外三层的“大包围”,让他从座位上起身站起来都很困难。即便如此,他也不怒不恼,还提醒记者要注意安全,并和记者“讨价还价”:“今天只回答一个问题好不好,明天再回答一个,细水长流,你们今明两天都能交稿。”

  如此贴心的采访对象,是记者们的“福利”,因为这样不但可以交差,还能够写出一个不错的新闻稿。两会是媒体的竞技场,为了做好全国两会报道,各家媒体、跑会记者都使出浑身解数抓采访、找选题,力图在所报道的领域获得突破,其中抓采访对象就成了重点内容,媒体采访到哪些重量级的与会者是两会“媒体战”的例牌考核之一,一个热点人物出现,往往记者蜂拥而上。尤其财经媒体,只要目标采访对象出现,不管是谁,统统都是拿着录音笔往上凑,劈头盖脸的就开始问问题。当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他一定会被摄影机、相机、录音笔团团围住,形成一个“人球”,很多时候,“人球”紧跟着采访者移动。面对临时拥上前的记者,有的采访对象摆摆手避而不谈,有的则微笑说声“谢谢”,有的以“还有会要开”为由逃脱“围堵”。

  姜洋的友善让记者们如沐春风。他理解记者辛苦,认为“记者们追的不是我,而是中国股市”;他明白记者的诉求,“我每天说一个投资者关心的话题,你们可以交稿”;他知道记者的不容易,“你们早出晚归很辛苦,早点回家休息”。如此体贴和他的职业生涯有关——姜洋有着8年的媒体从业经验,是年轻记者的前辈,“30年前我跟你们一样,天天在采访一线,两会辛苦你们注意身体”。

  “老记者”姜洋带着同理心,从记者角度出发,知道投资者关心什么,市场想要什么,在回答热点问题时不回避不含糊,给记者们留下的印象很不错。在谈到资本市场如何服务新经济时,他说“我们是修路的,只要把路修好,愿不愿开车上路是市场的事,我们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修路”;涉及证监会重点工作任务时,他指出今年将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深化主板和创业板改革,加大对“四新”的支持力度,还将统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定位分工,推进有机联系;被问及一线监管趋势时,他表态,加强一线监管就是要让交易所负起更多的责任;提到退市制度时,他给出要完善举措,加强信息披露,防止造假,要求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尽到看门人的责任,对财务造假负责,积极修改完善退市标准,强化交易所执行力,依法依规该退市的就退市。他对记者的提问有问必答,非常简洁,不兜圈子不耍官腔,说到关键问题,那股子坚定的态度是体现出了监管的严谨和严厉。

  他说话幽默,面对实在不好回应的问题时总会用反问句代表态度,经常把记者逗得哈哈大笑;有时候他“很愿意说”,特别是聊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譬如穿透式监管,姜洋认为这是“中国智慧”,有利于保护投资者,这一制度使交易所具备强大的监测网络,不仅对有意操纵市场的人起到威慑作用,还能够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一经验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好评。姜洋生活规律,不喜抽烟,因为两会期间有自由活动时间,正式场合之外他更偏爱穿休闲装,上身运动平绒衣,下身运动裤,脚下一双平底运动鞋,总是笑呵呵,会主动跟媒体打招呼“你来了啊,好几天没见到你了”,像是许久不见的邻里见面,温暖又亲和。

  每次采访完毕,姜洋都会问一句:“怎么样,聊得挺透了吧,是你们想要的不?”我们也会出于职业习惯留下“伏笔”:“期待下次再有机会采访”。这一问一答之间,既是两代媒体人之间的默契,也是监管者与记者的良性互动。他不仅主动配合媒体采访,还不停地给自己的同事和下属灌输一个道理:资本市场的舆情很关键,必须重视与媒体的交往,媒体能够表达监管所为和监管考量。他深知如何和媒体打交道,对媒体而言,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报道资本市场监管动向;于证监会的监管者而言,也可以通过媒体传输“透明证监会”理念,不断拉近监管与市场之间的距离。

  我们给“老记者”姜洋点赞,明年两会再见!

本版导读

2018-03-19

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