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使企业战略管理变得更加重要

2018-05-03 来源: 作者:田晓林

  田晓林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全球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转换,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过程中,不同企业采取的不同发展战略,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经营后果,有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有的则是成功规避了形势逆转所带来的危机,这些案例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对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管理者应在变动的经营环境中保持初心,站稳脚跟,遵循市场规律和监管政策,既积极进取,又合规经营。

  在过去多年全球量化宽松并由此导致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背景下,廉价货币和信用充斥着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加杠杆几乎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现象。人们只有在加杠杆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更多,杠杆加得越大获得越多,几乎成为一些激进的经营者和投机者的必选,全球主要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如澳洲、多伦多、伦敦、波士顿等无一不是如此。当利率政策发生逆转,走势发生变化后,去杠杆成为必然选择。压低、遏制甚至拆除杠杆的政策措施(例如查处场外配资)陆续出台,叠加政坛反腐,很多依靠高杠杆、高负债运营的企业随之陷入困境。据报道,有的企业集团自有资本约10亿元,但是控制资产达3万亿,市场上采取“买买买”的策略,实际的杠杆率达3000倍。也有曾在新三板市场巨额融资,而今已经资不抵债,多年的经营心血付之东流。

  从中国宏观经济背景和结构看,2013年以后,中国的宏观负债开始高速增长,与之同步发生的是,美联储宣布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周期,并宣称将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加息,必然有很多全球资金回到美国,特别是那些高杠杆国家的资金,将以更快的速度出售资产,由此可能会给一些体量小、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国家带来更多压力。

  早在2013年中国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之前,经济学家们就对中国经济债务问题提出过警示,但是社会对此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以房地产界为例,有的经营模式的路径依赖,杠杆越加越多,风险累积越来越大。有的甚至采取更加激进经营策略,内部过度负债,外部大额并购。加息条件下现金是最有价值的资产,这种激进的经营行为实际上变成了一种以央行为交易对手的行为,前景堪忧。有的则回避了重要风险,大规模展开了全球资产调度和重新布局。有的采取了放缓开发步伐,持有物业,只租不售策略,大大减轻了加息背景下的资金压力。

  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例,可以给企业经营者如下启示。

  (1)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重大战略选择对于一个企业组织十分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对经济周期运行和重大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保持密切关注,提升战略管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水准。定期开展专业会议,研判环境变化。将宏观、行业研究和草根实地调研有机结合,深入掌握产业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过剩和短缺总体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运行和商业趋势,获得良好经营绩效。

  (2)回归产品和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金融业不管如何发展,其本源是服务业,服务客户和实体经济,其主要利润和收入来源于实体经济和产品的改善。金融企业通过支持实体产业,弥补社会对不平衡不充分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引导更多资源配置到产业短板上。企业经营者必须始终立足于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资产管理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严格遵循监管政策导向,完善内部业务合规流出和风险控制,减少内部人控制和盲目投资决策、盲目加杠杆情况。通过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技术改善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的能力。

  (3)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推动企业服务社会健康发展,服务真善美的价值观。经济社会无论如何发展,现代开放、文明的总体方向不会变,未来的发展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员,应紧密围绕社会发展主线,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社会友好和科技进步等领域,履行社会责任,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引领社会价值观,实现企业、客户、员工和社会等的共赢。

  (作者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总监)

本版导读

2018-05-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