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行业转型再发展 五位信托高管妙语点题

2018-07-18 来源: 作者:杨卓卿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由证券时报主办的“2018中国信托业发展高峰论坛”于6月27日在深圳举行。

  在当日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着“信托业当下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议题,粤财信托董事长陈彦卿、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中航信托总经理余萌、浙金信托总经理战伟宏和紫金信托总经理刘燕松5位业界高管展开了激烈讨论。

  对资管新规的最深感悟

  主持人:这大半年以来,整个金融圈讨论最多的就是“资管新规”。如今靴子落地,作为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你认为资管新规对信托行业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这大半年时间中,你对资管新规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彦卿:备受金融行业关注的资管新规在2018年4月27日正式落地,但2017年11月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大约在去年3月已有相关讯息流传出来,前后一年时间,相信整个金融行业对此都有做相关的策略研究,信托行业并没有因为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受到很大冲击。另外,2017年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也传递给大家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严监管、去通道、去杠杆势在必行。我相信,经过几十年发展的信托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

  2007年信托公司重新登记,绝大多数信托公司以银信合作业务作为初始业务。近几年来,信托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银信合作业务规模发展较快,虽然产品多样化,但往往成为通道业务的指代。十年之前的信托行业,从功能定位来讲,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方面环境并不是特别成熟。以通道业务起步并没有什么不好,十几年中信托业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行业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阶段,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如何转型发展?那就是做真正的主动管理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司转得快,有的公司转得慢,转型的节奏取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资源禀赋等。其实现在跟同行交流起来,大家并没有觉得现在业务难做,比如资产证券化业务、年金受托管理业务等等,都是不受资管新规限制的,所以,信托公司转型自主管理是必然的,资管新规给信托行业带来的影响其实是积极的。

  余萌:资管新规的发布,影响是重大的、历史性的,将使资管行业从发展理念到经营模式等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变化。对信托行业造成影响,也不仅仅是某类产品的创设,或者某类能力的提升,挑战也是全方位的。

  感触就是阵痛是难免的,如何使阵痛不变成长痛才是我们行业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讲,资管新规的出台使整个信托行业的信用风险减弱,但单个主体的信托公司要适应,关键是专业投资能力、客户拓展能力、公司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提升。从这几个角度来讲,谋划转型较早的信托公司可能已经抢得先机,而那些通道业务占比高转型布局慢的公司在新规适应的过程中阵痛期会长久一些。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信托制度、混业经营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出台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政策与从业要求,大家做事的标准一致了,在这个背景下信托公司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比如现在各类机构有同样的合格投资者门槛、净值化管理要求,既然现在是统一规则,那“募投管退”的“退”的通道也应是趋于一致。如果这样的话,过去信托在资本市场、PE(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通道的制约就有可能解决。虽然相关细则没有出台,但我认为这个信托行业期待多年的问题的解决这次是有可能的。

  另外,目前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超25万亿,从业人员人均效能、净资产收益率(ROE),都领先于其他资管子行业,对于社会资本、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信托行业的优势。同时,信托产品都是独立核算的,从激励考核制度设计来讲,成本收益更易于核算到产品和团队,可以针对性进行一些激励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这也是信托机构组织能力建设上的便利与优势。

  当然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在资金募集端,信托没有银行、券商那么多优秀的客户;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信托的研发不如券商、基金,标准资产配置能力也有明显差距。但只要我们利用资管新规统一推出的机遇,广泛吸纳人才、提升专业能力、精进管理能力,适应资管新规的转型,成功确定性还是很高的。

  刘燕松:从去年至今,资管新规成为金融监管组合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导行业未来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在信托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面对这样的问题:信托的主业到底是什么?信托的本源到底是什么?

  从主业角度来说,无论是信托行业,还是其他金融行业都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对象就应该是实体经济。前些年,整个金融行业对于服务实体经济或多或少有些望而却步,转而寻求操作相对简单、容易获取近期效益的业务。资管新规及一系列金融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后,将对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业产生导向性作用。

  从本源角度来说,信托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大公司都建立了优秀的财富团队,有很强的直销能力及资金募集能力。但是目前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还是较为偏重于销售,而财富管理的内涵还略显不足。应该说从信托公司整体角度而言,资产端如何配置、如何开展业务源于财富端的客群、能力和需求,信托业的财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和银行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紫金信托将侧重于投资符合未来国家政策导向的相关产业。

  相比银行,信托公司的工具相对更丰富,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措施更为多样,这是信托行业十几年沉淀下来的经验和能力。

  如何应对资金荒?

  主持人:去年下半年以来,资金荒席卷金融机构。我们注意到,很多信托公司今年都加大了财富端的布局力度。应对资金荒,请教在座嘉宾有何高招良方?

  刘景峰:资管新规对信托公司三个方面影响最大,一是通道业务,二是资金池业务,三是资产配置。

  去通道、降杠杆,我认为去杠杆影响的主要是资产端,因为企业的去杠杆影响我们所投资产的流动性。去通道主要是影响资金,信托公司目前的资金来源大体分两类,第一类是高净值客户,第二类是机构投资者,机构客户其实90%以上是同业客户。同业客户又分为两种,从银行角度来说,一种是用自有资金来投资信托,第二种是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信托。银行理财资金又分两类,第一类是个人理财,由银行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理财产品,然后投向信托产品;第二类是同业资产,比如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理财,很多商业银行理财会向当地农商行发行理财产品,因为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很多金融机构没有资产配置能力。受到资管新规的影响,很多同业资金无法通过同业理财的方式投向信托产品,与此同时,银行个人理财资金也在萎缩,这些都将对依赖同业资金的信托公司造成较大冲击。

  另一方面,个人高净值客户一直是四川信托比较看重的,很早公司就建立了自己的财富团队,即便在同业资金非常容易拿到的时候,我们依然对个人客户非常看重,尽管固收类产品中,个人资金的成本高于同业资金150~200BP。四川信托目前约有800名员工,其中财富团队380人,也是充分考虑了这种资金配置结构。

  实际上,我认为目前信托公司的客户结构过于单一,核心需求就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而不是浮动收益类产品。客户对收益要求高,对风险容忍度底,本身给信托公司带来压力。资管新规出台后,将改变信托公司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产品也将迭代更新,我们的客户结构也将发生改变。

  四川信托将降低固收类产品的比重,提高净值型产品的比重。过去我们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不是很多,今后将从非标转标的方向考虑业务模式,配置相应的客户和资金。

  战伟宏:浙金信托相对比较简单,公司规模较小,2007~2017年这个黄金时期,行业资产规模增长了60多倍,但浙金信托基本错过了。这是坏事,但也是好事,虽然我们底子薄,但也没有历史包袱。行业规模均值是3000多亿元,浙金信托是行业平均值的1/15。

  资管新规对信托公司资金端造成很大冲击,目前信托行业25万亿资产中,应该有2/3来自于银行,包括通道业务和主动类业务在内。

  2017年初,浙金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只有18人。我们当时认定“去杠杆、降通道”的趋势不可更改,就将重心放到自然人客户和非银机构客户上。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判断资金募集能力或者说是财富管理能力将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资金端满足不了资产端,信托公司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尽管起点低,但我们从去年开始重点打造的财富管理团队成绩突出。2018年上半年,浙金信托直销产品金额高达150亿元(不包括银行代销的金额),平均每个工作日直销1.2亿元信托产品。我们有多少人呢?财富团队只有100人出头,其余均属财富运营。按上半年数据测算,财富团队年化单人销售额达到2.5亿元。提高每个人的经营产出能力即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经营策略、激励机制上,都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打造。

  通道业务有何变化?

  主持人:在监管层频频传达“去杠杆”、“去通道”等政策要求的背景下,你所在的公司对新增通道业务具体执行怎样的操作策略?今年以来,公司通道业务规模是否出现明显变化?

  陈彦卿:粤财信托成立于1984年,成立初期是省财政厅下面的一个二级单位,所以公司经营风格一直都非常稳健。在2007~2017十年行业高速发展期,公司管理信托规模方面最高峰也仅2600多亿元(2017年底),远低于行业平均规模。

  今年以来,去杠杆、去通道、防风险、加快转型是公司发展的主基调是必然的。我们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积极压降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在逐步缩减。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主动与很多合作机构沟通,将可能提前结束的通道业务尽早结束。今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各类会议不断强调监管要求,行业发展仰赖大家共同努力。去年开始,粤财信托加大了对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和布局,今年已经完成了家族信托产品体系,并且在6月发布了自身的家族信托品牌,以安、怀、信、恒等数个产品系列来推动家族信托业务的落地,实现公司业务转型发展。

  刘燕松:这轮“去杠杆”、“去通道”确实给紫金信托经营上带来了一定的调整,但压力不是很大。数年来,公司一直注重培养主动管理能力,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规模占比不是很高。同时我们也积极响应去通道的要求,在上半年取得了一些进展。

  其实我理解“去杠杆”、“去通道”,更像是有些虚胖的信托行业的一次减肥,而减肥需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减脂、二是增肌。“去杠杆”、“去通道”正如减脂,但是在快速减脂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增肌,即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可能对于行业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年根据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紫金信托提出了“两赋能、两变革”的经营策略,即:专业赋能、科技赋能、组织变革、模式变革。

  房地产业务怎么做?

  主持人:信托行业正在积极推进主动管理业务,然而当下政信业务风险频发,资本市场波动不已,请问你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形势如何判断?除此之外,公司今年重点开拓的业务还有哪些?

  刘景峰:从我们的人员配置上来看,我们公司有800人,大概380人是财富团队。四川信托前台业务团队有50%是做房地产业务的,中后台也有相应配置,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房地产投后团队,非常专业,我们每个股权配置项目或者是贷款类、债权类项目,都会派财务总监去现场监管。为什么一直坚持做房地产?因为房地产退出快,尤其我们主做的是住宅刚需类的房产,第二是因为房地产相对安全。房地产业务我们坚持三个方面,第一看政策导向,要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第二看趋势,第三看区域和项目本身。

  房地产信托未来仍然是四川信托的主营方向,但模式会发生变化,原来的以债权类为主转向债权加股或者重组模式。过去几年,我们在房地产债权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纯股权投资房地产、房地产基金都有所涉猎。除此之外,我认为信托公司未来方向还包括家族财富、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组合化管理。

  余萌: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热议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和房产税加快立法两件事,大家非常担心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时刻就要来临。

  个人觉得现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既不是黄金时代,也不是白银时代,我认为更像是探矿时代,机会不会是普遍性的了,但探得或采得贵金属的机会还存在。从市场结构来看,过去大家关注的主要是房地产增量市场,现在可能要更多关注存量市场,要两个市场同时布局、合理谋划,甚至更多关注存量市场的机会。信托公司在业务模式、产品方向上,应顺应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在我国目前缺乏投资产品、配置手段的情况下,房地产仍是一种重要的投资产品,但风险确实比以往大了许多。具体到产品设计层面,我们中航信托实行“三化”策略:第一个是基金化,行业集中度趋势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单个地产公司或项目的风险加大了。对此,我们认为用基金化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平滑单个项目的风险,这正好跟资管新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第二个是专业化,成立专门的事业部,跟市场专业的伙伴合作,比如与市场上领先的有限合伙企业、细分龙头企业,也包括综合实力靠前的地产公司合作,借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三是证券化,比如商业地产的证券化、类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等。

  今年我们中航信托拓展的主要业务,一是借助于航空工业的大股东背景,大力推进产融结合,重点布局通航产业发展,发起管理通航产业基金,关注军民融合落地的一些项目投资机会;二是大力推动绿色信托业务,已经坚持几年,取得一定成效;三是关注数字经济发展,这方面已经开展的业务涉及并购重组、投融资,从最基础的数据存储的IDC项目,到数据资产证券化、大数据云计算;四是大家都有涉及的大健康、高端制造、普惠金融、资产证券化(ABS)、慈善信托等。

  战伟宏:房地产对于信托公司的重要性等同于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信托公司主动类规模的作用,还是对信托公司收入的作用。

  下半年信托公司还要继续从事房地产业务,尽管难度明显加大。房产市场流动性越来越低,规模较小、风格较激进的地产商面临的风险较大。

  之前我司与十几家开发商合作,但今年收缩至主要六七家,集中资源与这六七家地产商合作。要求负债率不能太高,现金流管理要好,从这两方面精挑细选。此外,下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往真正的股权投资发展,在房地产市场的并购领域,信托公司也能发现很多机会。

本版导读

2018-07-18

2018聚焦中国信托业发展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