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创业板半年报业绩增速较低“真相”

2018-09-10 来源: 作者:吴少龙
周靖宇/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社会融资萎缩等因素的影响,过往被认为“小而美”的创业板公司今年交出了一份似乎“让人不太满意”的中考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76亿元,同比增长8.13%。证券时报记者希望通过挖掘创业板“中报”更深层次的数据,还原创业板真实的业绩情况。

  整体增速放缓与中位数

  表现优于A股整体

  2018年上半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5910.67亿元,同比增长19.92%,公司平均营收为8.1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544.76亿元,同比增长8.13%,公司平均净利润为0.75亿元。从业绩合计情况看,本报告期内增速同比放缓。

  然而,简单运用合计数、平均数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公司真实情况,中位数则能有效避免少数公司或个别行业极端值的扰动。据统计,创业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中位数分别为19.25%、13.6%,而全部A股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3.76%、13.02%,创业板表现略优于A股整体。

  业绩增速中位数显示创业板今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并不差,而另一个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情况。上半年乐视网亏损11亿元、坚瑞沃能亏损16.7亿元,温氏股份、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9亿元、9.5亿元,如剔除上述4家公司影响,则整体净利润增速为18.32%。可见,由于创业板公司整体规模较小,个别公司的业绩波动对板块整体业绩造成较大影响,从而让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将区间拉长,自创板以来,创业板公司平均收入规模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平均净利润由2009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财务费用支出增加与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

  进一步来看,受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流动性趋紧,中小民营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反映在创业板上就是负债率攀升,融资成本增加,从而拖累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2018年6月末,创业板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1.28%,同比增加7.94个百分点,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末的40.16%、2017年末的40.54%、2016年末的36.87%、2015年末的36.37%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作为有息负债的长短期借款余额继续快速上升,期末余额达到3272.24亿元,余额及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增加。

  在流动性趋紧、社会融资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公司融资成本也呈现普遍攀升的态势。上半年创业板公司整体财务费用支出85.54亿元,占板块整体净利润的15.70%,同比增加46.94%,更有81家上市公司的本期财务费用支出占净利润金额的50%以上,一定程度拉低了上半年度板块的净利润增速。

  业绩波动是规模较小的企业迈向龙头企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作为创新创业企业的聚集地,创业板中存在大量新模式、新业态的公司,这导致在干扰因素较多的背景下,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显现。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创业板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壁垒,夯实业绩长期增长的基础。

  反映到盈利能力指标上,2018年上半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业务平均毛利率为29.17%,与2018年第一季度的30.13%、2017年度的29.50%持平,较2016年度、2015年度的31.56%、32.45%略有下滑,但总体稳定且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3.90%,也与去年同期的3.96%相当。

  与此同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企业也不断涌现,智飞生物、东方财富、爱尔眼科、乐普医疗、光线传媒等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达到5亿元以上,利亚德、当升科技、寒锐钴业、信维通信、先导智能等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近3年净利润累计增长5倍以上。

  回归产业整合

  聚焦新经济

  过去几年,并购重组一直是中小创成长的主要逻辑。特别是创业板,2014年A股开启并购重组大潮后,创业板也迎来并购重组的爆发期。在并购重组潮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忽悠式重组、跨界并购迎合市场炒作、商誉增长过快、疯狂炒作壳公司等一系列乱象。在此背景下,从2017年起,随着监管从严,并购重组也出现明显降温,创业板也不例外。

  截至2018年6月底,共有39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筹划了756单重大资产重组。其中,2015、2016年度是创业板并购重组的爆发年,推出重组方案的创业板公司家数分别为126家、103家,重组实施完成的家数分别为113家、88家。到了2017年,创业板全年实施完成并购重组68单,同比下降23%;2018年上半年,创业板并购重组实施完成23单。

  活跃性降低了,但是创业板并购重组的质量却在不断提升。整体来看,创业板近年并购重组呈现以下三大良好趋势。

  一是以产业整合为主,聚焦高科技、新经济。近年来,创业板公司并购重组主要以产业整合升级、上下游产业并购为主,超六成创业板企业并购重组标的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业、节能环保业等五大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拓宽产业维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或实现业务互补、优化经营。

  二是业绩承诺总体实现情况较好。以2017年为例,创业板共有159家重组标的完成业绩承诺,占比近七成,重组标的2017年向上市公司贡献营业收入约1100亿元、净利润约180亿元,利润贡献率平均为63%。

  三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高溢价现象明显改善。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筹划并购重组趋向理性,2017年披露的方案平均溢价率为6.7倍,同比下降23%。从2018年上半年已披露的22单重组方案看,平均溢价率继续下降为4.3倍,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溢价率在10倍以上的仅1家公司。

  记者获悉,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部分传统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增长乏力,而新兴产业日益崛起、预期乐观,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存量资产结构优化有其积极意义,交易所始终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优化。与此同时,针对市场乱象,深交所严管“三高”、“跟风式”重组,引导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扶优限劣。

  综合来看,创业板作为创新创业企业聚集地,存在大量新模式、新业态上市公司。新经济公司天然地具有较高的风险,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波动。但是,我们也看到,作为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的创业板企业,长期增长基础稳固,已逐步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调速不减势的稳定器和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引擎。

本版导读

2018-09-10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