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陷阱

2018-09-14 来源: 作者:木木

  【缘木求鱼】

  “知人”,既能取长补短,使己不断进步,也能避免掉到陷阱里去。

  木木

  

  老徐要写一篇跟多巴胺沾点儿边的文章,就先去网上“百度”了一下这个“多巴胺”,第一页的搜索结果大致如下:多巴胺(百度百科)、多巴胺在人体起了什么作用、盐酸多巴胺(百度百科)、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及其副作用(百度文库)……都是很正经的“多巴胺”。

  一下子就搜索到如此爽利的结果,老徐就挺高兴,这大约就是大脑中的多巴胺瞬间分泌出一个小高峰的结果吧。好事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心情或快或慢地就愉悦起来——再重复好事、或者寻找能引起类似刺激的事情做。多么完美的一个“闭环”。

  其实,在不久前,老徐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增加多巴胺浓度的新途径了。因了一篇关于韭菜的专栏,为了准确起见,老徐就去“百度”、“韭菜”,闪现在老徐眼前的,都是他想要的正正经经的“韭菜”,没有乱七八糟的“烂菜叶儿”。于是,老徐心情大好;再于是,已多年不用的“百度”,又被老徐“加了好友”。

  老徐又喜欢上“百度”的故事,李彦宏听说了,大脑中的多巴胺或许也瞬时分泌出一个小高峰来。

  当然啊,只能是“或许”。为什么如此不肯定呢?因为此前“百度”出来的结果还不太“正经”的时候,虽然搜索者们都不太满意,有脾气大的,还整天骂声连连,但滚滚而来的钞票,在淹没掉骂声带来的不快之后,能量还大得很,估计足够刺激出天量的多巴胺来,让“百度”及其当家人飘飘欲仙得不亦乐乎。有这碗“老酒”垫底儿,其他的“小确幸”,当然就很难再让多巴胺激动起来。

  这也没什么好办法,谁让多巴胺天生就是这副德行呢?被强刺激刺激惯了,不但弱刺激很难再发挥作用,即使同等强度的强刺激也很难再发挥出同等效力,最终,要想得到同等水平的多巴胺,非得用更强的强刺激使劲儿招呼不可。如此一个梯度、一个梯度地强化上去,人就受不了,基本都废掉。

  这也没啥难理解的。当年,《茶馆》里的唐铁嘴儿说过一段很著名的台词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少吗?”挺传神。本着多巴胺的古怪脾气,被日本“白面儿”伺候惯了的唐铁嘴儿,“大英帝国的烟”肯定就没了劲儿,再难让他满足;时间长了,多巴胺越来越金贵,心瘾难耐、心瘾难耐,要解痒,恐怕非上“冰毒”不可了。

  所以说,多巴胺这个东西,跟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一样,都有两面性。经常被五花八门的小惊喜、小确幸之类的高兴事小刺激着,其间还夹杂着酸甜苦辣,大约多巴胺的分泌就比较持续、健康,总这样被其呵护着,人当然就能时不时地高兴起来,人生就显得挺幸福。反之,总是觉着多巴胺分泌得不够多,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才能让它多来点儿,就难免做出刺激过头儿的事情来,不自觉,追求起来没完没了,上了瘾,掉入“多巴胺陷阱”里面去,恐怕就很难再爬得出来。

  因此,别管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既不能过分,也不能倒果为因,要牢记初心,才能避免半道儿走入歧途,掉进“多巴胺陷阱”里去。

  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方法挺多,“分心”,就是很不错的一招,即别把所有心思盯死了一件事儿,朝思暮想,连做梦都不放下,那就要出问题了,即使现在还没出问题,心情也很难高兴、幸福起来,因为多巴胺自有自己的脾气。比如挣钱这个事,总时时刻刻、心心念念在一个“钱”字上,人生还有啥乐趣?你看人家马云,喜欢的事情特别多,除了太极拳,还有做慈善、教书……人生就有意思得多,也绝不会掉到“陷阱”里。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版导读

2018-09-14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