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的六大误区

2018-12-08 来源: 作者:孔伟
  落大师款、出大师证书?给钱就行(左);老坑青海料仿籽(右上);“有一眼”的玉件(右下)   孔伟/摄 周靖宇/制图

  孔伟

  

  非羊脂玉不玩。

  羊脂玉有没有?有;稀有吗?稀有;稀有到什么程度?到你拿钱也买不到,甚至很难见到的程度。

  羊脂玉有没有?有;稀有吗?常见;常见到什么程度?到几千元就能买到,并且附带证书的程度。

  这看似很矛盾,但都是事实。因为,真正被市场认可的羊脂玉,必然是和田白玉籽料中的极品,确实极为罕见,市场价至少“克万”甚至更高。同时市场上也确实存在“证书羊脂”,一块白玉只要白度、净度够,再花比普通鉴定证书高一些的鉴定费用,出具羊脂玉证书并非难事。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喜爱羊脂玉的需求,但你买到的真的是真的羊脂玉吗?非也,不过是花更多的银子,买到了一件跟普通白玉差不多的玉件而已。

  认籽料不睬山料。

  和田玉籽料无疑受到更多人的追捧,毕竟其质地大多数情况下确实远胜山料。但问题来了:同等品质的籽料山料之间,价格相差至少10倍,这让不少玩家可望而不可即;而为了增加“籽料”供给,仿籽也就应运而生。很多时候,满心欢喜买到的“籽料”,却不过是山料连滚带磨加染色,那心情,真的很爽吗?

  一位玉友前些天买到一只青白玉偏青的籽料镯子,玉质还不咋地,但他满心欢喜地说是不仅要收藏,还得传给儿孙。这只玉友们估价三五千元的手镯,这位老兄的买进价却高达1.2万元!如果以过万的价格买一只山料镯子,成色会比这只好太多太多,并且不再是偏青的青白玉,而是白玉。

  满眼尽是“高古玉”。

  前段时间被拉进了一个古玉收藏群,里面尽是高古玉的玩家,群里所发的图片也基本上是看上去就很老的玉件。我对古玉很外行,最多从玉种、玉质的角度判断一下,雕工、沁色等等一概不懂。前几天跟古玉群里的朋友聊天,没想到我带去的一件之前买玉时老板送的把件却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一位老藏家仔仔细细地研究半天后认为“有一眼”(意为东西看真,价值较高),弄得我浑身不自在。

  由此想到曾经认识一位玉老板,在做和田玉原料、雕件都无功而返之后,改行玩起了古玉,从此财源滚滚。比方从市场上200元收来的仿红山文化玉件,最终以数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出去,买家还一叠连声地“谢谢老板割爱”。

  大师作品满大街。

  一件作品,作者的名头很重要,和田玉雕件的雕刻者同理。常常听玉友说,这件是某某大师的作品,价值多少万云云。这其中有真有假,并且假的居多。

  在石佛寺,在苏州,在你想得到的比较大的玉石玉器市场,可以在任意一件成品上落大师款、出大师证书早已不是新鲜事,代价也仅需一二百元而已。而一旦有大师加持,其市场价就扶摇直上了。

  别以为这些大师款、大师证书都是假的,很多还都能在大师的官网上查验到。说白了,这已经是一条产业链,而大师本人及其工作室也是这个链条上的受益者,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产地货好价亦低?

  有朋友去新疆旅游,邻居、同事纷纷委托他从新疆带玉。理由很简单:正宗和田玉的产地就在新疆,从新疆买回来的玉自然也就是正宗的和田玉了。这看似顺理成章,却是玩玉的一大误区。

  老玩家都知道一个词:灯下黑。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产地并不只卖和田产的玉甚至只卖籽料,而是有籽料有山料,也有其他地方出产的料子,甚至同样有用石英岩、乳化玻璃冒充和田玉的情况;二是产地价更高,因为买家蜂拥而至,需求量明显增大,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几个月前听人说,一位玉商在苏州两万多卖掉的一块籽料,数周后竟在和田的玉石巴扎上“重逢”了,不过价格已经跳涨到了近十万元。

  只认证书不认玉。

  不少新手买玉,首先要求卖家附上鉴定证书,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殊不知,和田玉最大的陷阱正在于此。

  虽然大多数证书都与实物对应,但证书只证真伪不证品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证明玉的产地。不仅如此,连这点证明也还有偷梁换柱的时候。

  在个别网店,一二百元的和田白玉手镯、一二十元的白玉平安扣带着证书卖,一时间购买者众。曾在一个大型玉石集散地听到过做此类生意者透露过的“小秘密”:用真品手镯、平安扣反复送检,到手一大堆证书,然后配售看上去差不多的石英岩或乳化玻璃产品——手镯、平安扣形制的一致性,使得带证售假毫不费劲。

本版导读

2018-12-08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