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店”难得

2019-01-14 来源: 作者:木木

  【缘木求鱼】

  在相关制度没有根本性进步的情况下,监管的动力也天生不足。

  木木

  

  两个月前,一个叫“花总丢了金箍棒”的网民,“冒了生命危险”,揭出了高星级酒店的卫生问题。前几日,终于有上海的监管部门对被点名的7家上海酒店给出了处罚,“每家酒店被处以警告,并罚款2000元”。

  相对于高星级酒店的价值,“警告”和“2000元的罚款”,大概连“挠痒痒”的级别都不够。这种感觉,应该是一种普遍感觉;对这种“挠痒痒处罚”,大家也早就见怪不怪。至于这种似打实护的“处罚”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一时半会,估计也没人说得清。

  先说酒店。这些星级酒店会因为惧怕2000元的罚款而有所改变吗?肯定不会。酒驾、醉驾,抓到了要去蹲班房、坐牢,仍屡查屡有,个人尚且能如此直面处罚,一家大酒店又怎么可能因了2000元的处罚而洗心革面?除非重罚,抓到一次,直接罚到破产,那倒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在现实环境下,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会出现。

  当然,酒店不会因为惧怕处罚而有所改变,并不意味着酒店会明目张胆鼓励清洁人员“糊弄事”。在规章制度层面,酒店的要求肯定完备得很,尤其是高星级酒店。但制度的落实,难度从来很大。一方面,成本增加会让酒店很为难;另一方面,绝对的落实也极具难度,如果非搞成“人盯人”不可,估计清洁工马上就都跑光光——“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此外,另一个关节处是,酒店的上上下下,几乎没有为客人较真到底的动力,既然差不多就能过得去,那又为什么要改变呢?

  再说房客。房客会因为不满意2000元的处罚结果以及这些高星级酒店的无所改变而拒绝入住吗?怎么会?你肯定想多了,不住这里,难道还去住低星级酒店、甚至路边儿的招待所吗?住惯了高星级酒店的房客,普遍的心理一定是——“总归要更干净些”。在这个思维定式下,“无需选”和“没得选”实在是差不多,不过说法好听一些罢了。既然“没得选”,与其疑神疑鬼地自己折磨自己,倒不如睁只眼闭只眼、差不多就行了,先落个心里不难受。有这样的房客,酒店当然更无改变的动力。

  然后说酒店的清洁工。清洁人员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打扫房间吗?够呛!要想让清洁工自觉而出色地完成任务,也是有条件的。或者清洁工群体普遍具有“主人翁精神”,现状会有所改变;但在现实情况下,这样的憧憬几乎没有现实而普遍的意义。或者酒店管理足够严格,严格到“人盯人”,同时给出的薪水又足够让人难以拒绝,这也能带来改变;但现实比较骨感。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现有水准下,恐怕绝大多数清洁人员都会有“差不多”心理,也是,打扫自己家都没心情,又怎么会用心打扫“别人”的“临时宿舍”呢?

  还有监管。在相关制度没有根本性进步的情况下,监管的动力也天生不足。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地方政府而言,既是门面,也是“财神爷”,只要没干出太出格的事情,在既有发展思路下,地方政府天生没有重责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各地监管松紧度不一,也给了商家“博弈”的勇气。当严监管格外吃亏不讨好的时候,监管的松懈就是必然的结果。

  既然方方面面都不太愿意改变、不太可能改变,2000元的罚款,也就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句号罢了——此事到此为止。房客们以后再四处住店,与其疑神疑鬼,搞得自己心里难受,倒不如自备水杯、毛巾和床单被罩,起码能够真踏实。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版导读

2019-01-14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