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大洗澡的公司不值得投资

2019-02-16 来源: 作者:闻韶

  【股市笙歌】

  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让自以为聪明的上市公司高管们自食恶果。

  闻韶

  

  近期A股市场上出现一个观点,认为许多公司的2018年年报包括商誉、存货在内的巨额资产减值之后,未来市场将迎来复苏性价值回归和市场行情。但其实,曾经偷偷摸摸的财务“大洗澡”行为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投资者非但不能习以为常,更应该避开所有此类公司的各种所谓投资机会。

  数年前,一家率先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司业绩增幅惊人,引来许多专业财经证券媒体的一致追捧报道。有的专业证券媒体甚至提出该公司属于科技类,引申出期待此类公司年报的美好预期。不过,翻阅该公司IPO时的业绩就可以发现,当年大幅增长后的业绩其实还不及IPO首年。笔者又查阅了其逐年年报,发现该公司在上市后第三年就进行了巨额资产减值,随后业绩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通过盈余质量操纵获得漂亮业绩增幅的上市公司,理应被钉在资本市场的耻辱柱上。如果普通投资者因为专业性不够而没有觉察到,那么专业机构和财经媒体应当甄别出真实业绩增长与纸面数字游戏,而不是大赞唱歌以为发现了一家多么优秀的企业。

  之所以倾向于将财务大洗澡的公司一锤子打死,是因为这样的财务操纵说明了公司管理层的基本品格以及对待投资者的态度。作为外部投资者,永远位于信息的劣势方。即便一家上市公司老老实实地按照信息披露的规定和安排,向市场告知公司的情况,我们也只能了解公司的部分情况,还有许多达不到信息披露标准的事情不为人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层还在耍小聪明搞事情,那么投资者完全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

  因此,今后在了解或者投资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之前,都要去看它有没有在某一年进行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包括商誉、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等,去问问公司为什么这么做。笔者相信,只有少数公司可以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

  其实,笔者很难想象出有哪些理由可以让人信服,即便确实有黑天鹅事件导致公司蒙受亏损,也有许多公司倾向于掩饰真相。农业行业的故事最为丰富,因为本身海产品、农产品等就难以统计和计量,气候灾害通常会成为“背锅侠”。当然,一个行业景气度存在着规律变化,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对业内公司的影响还是巨大的。不过,越是周期性行业的问题公司,越喜欢进行过度的资产减值,这样可以保证在新的周期到来之时,实现更漂亮的业绩增幅。

  的确,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有一定的裁量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没有得到善用,那么投资者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等市场化的行为,让自以为聪明的上市公司高管们自食恶果。一次表面痛快的财务大洗澡,在带来未来两年业绩稳健甚至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公司自身声誉的严重损害。如果双方能如此博弈下去,A股市场将会发展得更加成熟健康。

  (作者就职于证券时报)

本版导读

2019-02-16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