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区共成长 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2020-08-20 来源: 作者:李明珠
  图虫创意/供图 本版制图:周靖宇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40年来,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从1979年只有1.79亿元的GDP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创造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奇迹。而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上,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的深圳创投机构。

  2020年,也是深圳本土创投行业诞生20周年,20年间陆续出现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本土创投机构,如深创投、达晨、同创伟业、东方富海、松禾资本等,他们身上有属于本土机构特有的“深圳”烙印:灵敏的市场嗅觉、紧跟国家战略主线、青睐硬科技项目、利用人民币资金的内循环、主打国内资本市场退出,在华大基因、迈瑞医疗、微芯生物、欧菲光等高新企业背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也有一批新兴的专业领域投资机构,如啟赋资本、倚锋资本在各自细分领域成为行业领头羊,在新经济的投资领域大施拳脚,为全国创投行业输出“深圳模式”。

  市场化创新沃土

  激发潜能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发展风险投资的“一号提案”,1999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首次在深圳举办,诸如IDG资本等海外风投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在国内股权投资发展进入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一批本土创投机构在深圳率先破土而出。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有政府背景的创投机构,深创投从7亿元注册资本起步发展到目前管理3500亿元的资金规模,“不塞项目不塞人”是当时深圳市政府的统一表态,投资运营方面,市场说了算的理念20年来一直延续。

  在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看来,深圳市对创投业的发展从起步时就给予最大的支持,改革创新和市场经济这两点一直引领深圳的发展,特别在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国的前列,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土壤,创业投资才有可能在深圳成长起来。

  “改革开放的40年,尤其是最近5年深圳的发展更加进入一个快车道,” 倪泽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政策利好,支持深圳的诸多企业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也正是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会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到深圳来落户,所以慢慢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政策好,环境好,项目多,人才多,资本的力量又跟上来,形成一个闭环,整个生产要素就非常完备,深圳也就变成国内最好的创业之地。”

  的确,深圳为创投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扶持力度极大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制度配套保障、市场化导向的指引、蓬勃发展的高科技企业、深交所的资本市场培育,让“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能畅通无阻。

  而深圳本土创投机构市场化程度高,聚焦硬科技、自主可控、医疗健康等长期成长性高的优势行业,通过资本注入、资源嫁接、产业赋能、资本市场对接等增值服务,发挥调节作用,帮助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深圳市共有449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占比为18.37%,管理15113只基金,这一规模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4654家管理人,24564只基金),略高于北京(4336家管理人,14913只基金);从管理基金规模上看,深圳以1.85万亿元位列第三,规模占比为12.67%。

  深圳的特别之处在于形成创新氛围、区域产业整体的布局、资金资本集聚的市场环境,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表示,深圳诞生了诸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平安保险等一批优秀企业,也有充分的资金来源,而投资机构本身也积累了经验和产业资源,能够比较好地切入并推动发展深圳的投资和创新环境。

  紧跟国家战略

  押注“硬科技”

  通过40年奋斗,深圳已从曾经的“世界工厂”逐步转型为“科技+资本驱动”的城市,企查查数据显示,深圳已孕育7家世界500强企业、26家全国500强企业,118家从事信息技术行业A股上市公司。截至今年7月6日,深圳市共有1.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载体方面,截至2019年底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达2260家,与5年前相比实现了翻番。

  深圳创投机构投资方向上有鲜明的特色,跟着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几乎是一致的选择,而地处珠三角制造业中心,偏爱本土硬科技项目,更是成为他们身上的标签,至于其背后的投资逻辑,有核心技术、能解决卡脖子难题是项目判断的必要条件之一。

  2004年中小板面世,大族激光、同洲电子等一批电子科技企业相继上市,在早期参与投资的深圳高新投、达晨财智看到了退出的希望,因此加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创业板的开板,更是让“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 的模式成为主流趋势,首批挂牌的28家企业里达晨财智命中3家——亿纬锂能、爱尔眼科和网宿科技。

  2019年科创板推出试点注册制,上市企业背后超过80%有创投机构的支持,而深圳创投机构同样扮演重要角色,深创投、松禾资本在首批挂牌企业里分别收获4个企业的IPO。

  在松禾资本的投资风格中,硬科技创新是一贯的坚持。以2019年7月登陆科创板的光峰科技为例,松禾在2009年就投资了光峰科技天使轮,陪伴其走过十年创业时光,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确立了中国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除了基于创始人对工业激光民用化的追求和愿景外,松禾亦看重其高流明技术在电影院线和家庭激光电视的广阔未来。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如果这样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科创板和注册制为资本市场带来的效率提升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这样的公司。

  事实上,投资“硬科技”企业并不容易,往往面临项目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很多科技企业前期都是亏损的,按照以往的规则,亏损企业是不能上市的,上不了市就难以融到资,资金后续乏力就拖累企业投入,形成恶性循环,企业最终可能垮掉。

  科创板的设立就是要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对整个投资生态带来了重大影响,达晨财智董事长刘昼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略显激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登陆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创业板注册制的全面落地,也会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数量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他强调,当下,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其中也包含巨大机会,尤其是中国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的浪潮会进一步加速,应该把握其中的机会。

本版导读

2020-08-20

解码深圳奇迹之创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