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三十而立
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11-12 来源: 作者:蔡恩泽

  蔡恩泽

  

  今年,浦东新区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三十而立,这片东方热土从农田蜕变成一座现代化新城。三十年浦东换了人间,烂泥滩上的崛起,创造了又一中国奇迹。

  三十年辉煌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自此,上海市东部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象征。

  1990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只有60.24亿元,30年后,2019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跃升为12734亿元,是1990年的211倍。2019年,浦东人均GDP达到22.9万元,折合3.32万美元,进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4316亿元,是1993年11.15亿元的387倍。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1990年以前,在上海外滩行走,两岸的落差给路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差异甚大,堪比城乡。当时的浦西,住宅、商业、工业、学校混杂一处,“螺蛳壳里做道场”成为上海人住房最形象的说法。1984年,浦东地区还是由三县三区分割而治,城市化在一种无序、低水准的状态下自然演进,阡陌纵横,村舍散布,道路狭窄。

  这一切,30年后,成了历史的陈迹。

  如今,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等都在浦东诞生。170个国家和地区的3.62万家外资企业、3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球500强企业中346家在浦东设有投资项目。每一个“第一”都代表着浦东在涌动的世界浪潮中勇立潮头的探索。

  浦东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高楼林立间,生态绿意盎然。曾为“工业锈带”的浦东滨江,过去灰扑扑的老码头、旧仓库纷纷变身创意空间,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绿化带分别由不同颜色区分,美观实用,养眼悦心。

  在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上,浦东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占比77.3%。兴建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4%。经济结构更趋科学合理,科技成为引领浦东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硬核动力。

  尤其是以陆家嘴为基地,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类金融机构达到1101家,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占全国的四成多。上海证券交易所IPO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二、股票市场总市值排名全球第四。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显著。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浦东是一块“点石成金”的试验田。

  回顾浦东开发开放30年,一路风风雨雨,砥砺前行,创造了人间奇迹,最根本的保证和最深刻的经验就是始终忠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始终敢于在党和国家面临风险挑战时勇担使命,始终善于在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大势中实现国家战略。

  浦东有着服从国家经济大局的全局观念,甘愿作改革开放的马前卒。从最初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攻坚克难,到抗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担新一轮改革开放试点等诸多重大历史转折关口,浦东都不负使命,立足于高水平开发、高层次开放,为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升级奠定基础。

  浦东崛起,靠的是制度顶层设计。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有关部门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五个着眼于”的具体指导意见:

  一要着眼于率先建设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全面推动政府、市场、企业、社会方面基础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制度障碍,努力为全国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探路。

  二要着眼于以“五统筹”、“五坚持”统领改革开放全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三要着眼于经济体制创新。推进自主创新、自费改革、综合试验,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四要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浦东要素市场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处于重要节点的特点。加快形成适应国际规则的法治环境,努力使浦东新区成为面向国际制度创新的“转换器”。

  五要着眼于提高服务全国的能力。发挥浦东多功能组合优势,努力把金融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机场、港口的功能加以整合,从单项功能转向综合功能创新。

  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旨在使浦东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从政策创新为主走向制度创新为主,从硬实力竞争提升到软实力竞争。

  国务院给予浦东的是一种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先权,这是浦东腾飞的奥秘所在。

  引领新一轮开放

  自贸区改革,是上海改革的最佳样本。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从浦东传来的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声,被全世界倾听。

  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浦东实施更深层次改革和更大力度开放,推出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等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55个扩大开放全国首创性项目在浦东落地,328项制度创新向全国复制推广。

  而善于构建大项目的浦东又有新的大手笔。28.7公里的中环高架路如同一条出水的蛟龙,在浦东腹地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这既是上海交通路网的主动脉,今后也将是高质量发展的“黄金通道”。今年以来,随着浦东新区宣布启动“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一大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先后落地,而立之年的浦东又迎来区域发展的新亮点。

  中环浦东段约占上海中环全线的41%,沿线是上海打造“四大品牌”要素集聚、城市活力多样的地区之一。可开发空间达10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约6240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将超3440亿元。

  今年7月,浦东举行建设签约仪式,正式拉开了“金色中环发展带”的开发序幕。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青春的浦东更向潮头立:要打造成为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成为我国超大城市的治理样板。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上海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举高举稳浦东开发开放这面旗帜,打好打活这张王牌。

  浦东,是一个传奇,是一个象征,更是一个希望。面向“十四五”,浦东将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导读

2020-11-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