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的乱象

2021-04-27 来源: 作者:李宇嘉

  【环宇杂谈】

  各媒体一味报道某某城市发布“引才”政策,却很少有媒体报道,引来了多少人才,留住了多少人才。

  李宇嘉

  

  近期,笔者到内地某三四线城市调研楼市。在座谈交流时,一位开发商的朋友大倒苦水,他和爱人是本市“XX计划”在2018年引进的人才。这个“XX计划”挺诱人的,对新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按照该计划可享受3年的租房补贴,补贴金额为2400元/年,购房补贴为一次性发放8万元。就是冲着这个诱人的补贴,这位朋友和他女友才大老远从四川来到这个城市。

  甫一进入城市,自然选择租房。1年过后,他俩结婚并打算买房。去申领这8万的购房补贴时,主管部门表态,他们已经享受了租房补贴,不能再享受购房补贴了。这位朋友顿时就懵了,当时说得好好的,怎么就变了呢?有可能是,这位朋友对人才政策掌握有偏差,但笔者更相信的是,这个城市的人才政策出尔反尔。据悉,后来8万元补贴由一次性发放改为3年到位。

  笔者想起另一码事。前几年,西部某大学为通过教学评估,须引入N名博士。条件很优厚,分一套商品房,安排配偶工作。广州某高校毕业的博士Z,兴冲冲地回去了,他是笔者的同学,老家就在中西部这个城市。后来,他告诉我,太坑人了。对方说,确实答应分房子,但没说马上给啊,得排队,啥时排到不好说;确实给配偶解决工作,但只是图书馆后勤,月薪900元。

  当然,不排除大环境的问题,但也绝非城市政府没诚意,实在是囊中羞涩,但又不得不“充胖子”。“抢人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已上升为衡量政府是不是致力于转型,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手段了。如果所有城市加入“抢人才”大战,城市间竞争激烈,引人条件就越来越优越了,你发钱,我也发钱,你给房,我也给房。问题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消费得起。

  深圳、杭州抢人,不管本硕博,一来了就发人才补贴或租房补贴,买房可以打折。但对于多数三四线城市,根本消费不起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但又不得不加入这场竞争中。人社、组织部门、住建部门(建人才房),当地学校和医院、龙头企业,都要去“抢人才”,或为“抢人才”做贡献。当人才待遇不断被拔高时,这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根本承受不起,就出现了上述案例。

  而且,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些城市对太高学历的人需求并不大,需要的更多是职业技术类的人、中小学老师、基层医务护理人员、种植养殖类的人、懂电商营销的人。甚至可以说,需要的是愿意扎根基层的一般学历人才。即便是当地的师范类一般本科学校,培养的应该是服务县乡镇义务教育类人才、中心镇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因此对高学历的教师需求并不大。

  相反,太高学历的人,基于专业特性和过往履历,不太可能在三四线城市扎根。某西部三线城市的师范院校,2017年曾经发布公告,“引入博士,赠送房子”。由于没有约束机制,很多慕名而来的博士,都是为了套利,拿到房子就马上走人。尽管这是政策设计上的漏洞造成的,但我们不得不深思,相对落后的地方,内地三四线城市等,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近些年,各媒体一味报道某某城市发布“引才”政策,却很少有媒体报道,引来了多少人才,留住了多少人才。当大家“抢人”的手段单一,“留人机制”不到位时,即便是二线城市,也不一定抢到真正的人才。其实,中西部省会城市抢人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不见得好,有的内地985高校,本省就业率不足30%。契合本地的实际需要,就是人才,而不是唯学历论。之所以很多地方管理部门不得不唯学历论,在于根本不知道,本地需要什么人。

  (作者系房地产资深研究人士)

本版导读

2021-04-27

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