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创投的“硬科技”玩法

2021-05-08 来源: 作者:李映泉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映泉

  

  伴随着科技打压、科技封锁等现象在国际社会不断出现,科技创新被我国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十四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代永波看来,“硬科技”是最为看好的大方向之一。

  曾任职于微软、拥有多年科技领域投资经验的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杜浩,主导着碧桂园创投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并亲手操刀了包括蓝箭航天、紫光展锐、壁仞科技、比亚迪半导体等经典投资项目。

  科技投资框架

  “我们在科技项目的投资上,总结了一个核心投资框架,包括三要素分别是强需求、高壁垒和好估值。”端起一杯咖啡,杜浩开门见山地向记者聊起他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心得:“首先是强需求,这项技术是否能解决市场真正的刚需和痛点,解决市场上客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壁垒则对应其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壁垒是否足够高,能否避免过早陷入红海竞争;好估值也非常重要,对应着投资时点的把握。”

  蓝箭航天是杜浩在硬科技领域引以为豪的标杆项目。公开资料显示,蓝箭航天是国内领先的液体火箭研制和运营的商业公司,是国内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并于2018年10月完成中国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目前,蓝箭航天已成为世界第三家掌握下一代火箭动力系统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商业企业,自主建设了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民营火箭制造基地及热试车基地。

  “首先看强需求,在SpaceX大型猎鹰火箭频发和数万颗卫星星座Starlink快速组网的引领下,国内外航天市场对于中大型运载火箭运力的需求迫切,特别是中国在‘新航天’领域长期有巨大市场空间,中大型火箭运力严重供不应求;再看高壁垒,中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发难度非常高,具备相关能力经验的人才稀缺。火箭运载能力从小到大,其制造难度是远超线性增长的。当我们调研完整个行业后,发现只有蓝箭航天在研发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并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实力。”杜浩说。

  满足了强需求和高壁垒两大要求后,杜浩深有感触的是把握投资节点。“对于硬科技企业而言,当某项产品技术研发攻关完成,客户订单和银行授信到手,这时候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不大了。相比之下,企业在研发攻关的过程中是非常‘烧钱’的,但研发成功的可能性也很难预测,这就需要投资者对行业、技术和产品有着很深的把握。”

  “临门一脚”的机遇

  杜浩认为,投资科技项目最好时机是在技术“临门一脚”之际,而这需要对产业有着极深的研究与了解。

  “以蓝箭航天为例,火箭技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发动机技术。2019年5月17日,蓝箭航天的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20秒试车成功,代表其在发动机环节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在这一基础上,虽然不敢说100%没有风险,但我们认为已经走完了最难的关卡,可以相当程度规避研发失败的风险,碧桂园创投也正是在这一节点介入了蓝箭航天的投资。”杜浩表示。

  确定了投资意向,接下来的问题是投资金额。代永波告诉记者,基于当时(2019年)的市场环境以及民营航天的产业特殊性,市场上愿意在这个赛道下重注的资本并不多。但碧桂园创投在综合评估后一口气给出5亿元,包揽了蓝箭航天的C轮融资。

  “我们对大中型火箭行业做了充分投研,也相当看好这个产业,蓝箭航天有中国最好的研发团队,是目前最接近SpaceX的企业。火箭发射实验需要大笔资金,从投资方来说,一次拿出5亿元支持企业研发,成功概率相对更大。”代永波说。

  2019年12月,蓝箭航天官宣C轮融资,几乎同一时间,蓝箭航天与天仪研究院签订了发射服务合同。天仪研究院此前已成功发射过15颗卫星,是我国商业卫星发射数量上的领跑者。该合同的签订,意味着蓝箭航天商业化进程向前迈进一大步。

  现在看来,碧桂园创投入股蓝箭航天的时点堪称精妙。在此后的数轮融资中,蓝箭航天的估值节节攀升。今年4月6日,聚隆科技(300475)公告,子公司聚隆景润将所持蓝箭航天2.89%的股份以2.08亿元出售给芜湖欧拉,这笔交易中,蓝箭航天的整体估值已达72亿元。

  今年3月,蓝箭航天“天鹊”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新一轮点火试验,单次试车时长4000秒,单台试车时长突破万秒大关,全面刷新了我国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的纪录。

  “总体来看,很多科技企业的发展呈现的是非线性的变化,可能跨过某些关键节点,后续就是指数性的爆发增长,如果能够把握到‘临门一脚’的关键节点,对投资而言无疑是最恰当的时机。”杜浩总结道。

本版导读

2021-05-08

碧桂园投资版图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