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职校办成“低端大学”

2021-07-20 来源: 作者:周家兵

  【商兵布阵】

  培养学生的方法一定要跟大学区分开来,切勿弄成“低端大学”。

  周家兵

  

  当下社会对蓝领技能型人才存在偏见和歧视,这源于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不足。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要先行,职校功能要发挥。

  纠正偏见需长期主义,引导人们逐渐改变观念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欧洲发达国家的大学和职校教育大致在3:7,我国教育部计划是5:5。如何达成?光靠行政手段,硬性调整招生比例,只会造成更强烈的竞争。笔者认为,除了上述方针政策调整之外,还需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第一,继续提高蓝领的工资福利待遇。工匠精神必须要落到“口袋里”和“手头上”。

  如何落地?笔者有一个建议:提高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增加企事业单位的惩罚性赔偿和领导用人不力的责任。

  工作做得好不好、到不到位,最终还是要看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准,出现工作质量问题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处理,轻松放过,要跟踪复盘,通过反思彻底改善。用“高额赔偿金”等方式提高失败成本,倒逼企事业单位招录技能型人才,倒逼企业去职校找这样的人才。

  第二,职校存在师资空谈和装备落后的双重问题。先看师资问题,职校老师自身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较差,主要擅长理论教学,但职校老师本来应该侧重实际动手能力。职校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时间看书容易犯困,他们报读自己喜欢的“实战”“动手”专业很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职校老师应该用“炒一盘拿手菜”“挖掘机起酒瓶盖”实战技能“征服”学生。

  职校教育应该少理论,多实战训练,培养出学生职业所需的胜任力,这要求职校老师自身要具备实战技能。可当下大多数职校老师,缺乏所教课程岗位要求任职经历,如车工老师都没在企业当过车工师傅,又怎么教学生实际操作?没有操作实战经验,很难体会个中奥妙所在,无法掌握技能上的细微差别。他们依然只会从生物学角度区分“蚊子的公母”,不具备“只要从我耳边飞过,就知道蚊子公母”的实践技能。

  现实中一些职校老师抱怨学校资源配备不够。职校实践课的装备配备确实是个问题,一些职校实践课的“教学设备”严重短缺,跟所招收学生的数量极其不匹配,且设备老旧,甚至破烂不堪,达不到基本的要求。有些职教学校,实践课上二三十年前的设备算是不错的,有的甚至是四五十前就淘汰的老古董,设备故障频出,有的开不动,市场上也买不到维修配件。与些同时,老师也没能力自己加工一个“工件”,对设备进行修缮一新。有些学校的领导在这方面的意识欠缺,资金和资源投入短缺,有些校领导更重视自己升迁和赚钱,对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学生技能重视不够。

  还有的职校把学生当赚钱工具,美其名曰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可学生在企业从事的工作跟所学专业完全不沾边,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起职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时跳楼身亡的不幸事件。有些职校威胁学生不参加这样的“实习”就不能毕业,要求学生加班加点从事跟其所学专业完全不符的工作,学生不可能热爱这样的学校,也不可能提高操作技能,如此职校又怎能担起我国职业化教育的未来重任?

  “如果我们不学技术,那我们和清华有什么区别?”这是闻名全国的山东某私立职校校长的一句话,常被人笑话,但却道出了以培训技能为核心的职教本质,也是其受家长和学生青睐的原因。那些抓住了职教痛点,避免了职校教育中常见弊病的私人职教,即使所收学费偏高,但学生能真正学到本领,结业后薪资待遇好,企业抢着要。跟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校相比,这家学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就目前国内职校而言,似乎却是标杆。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中,但培养学生的方法一定要跟大学区分开来,切勿弄成“低端大学”,它只有真正成为“高端技工”的摇篮,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系深圳东方华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本版导读

2021-07-20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