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讲的这个社区,究竟神奇在哪?

2022-01-04 来源: 作者:李宇嘉

  【环宇杂谈】

  当房价不涨了,当房子步入中年后,各种问题开始显现。

  李宇嘉

  

  罗振宇2022《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回顾2021年的重点事件时,谈到一个关于物业管理的故事,主题是“0.43元/平米的物业费,依然能挣钱”。讲的是,北京朝阳一个建成于三四十年前的小区,物业管理费只有0.43元/平米,全国平均值的1/5。一套50平方米的单元房,一个月只交21.5元,一年258元。惊奇的是,物业管理费这么低,但还能赚到钱。

  怎么做到的呢?物业公司发现,这个小区有很多捡废品(比如纸壳、矿泉水瓶等)的人。于是,就把小区按楼栋分片儿,每个捡废品的人负责一片儿,“这是你的地盘儿”,每个人发一件工作服,背后写上“社区清洁志愿者”。由此,实现了对利益关系人的激励相容:把片儿内的卫生搞好了,废品也归你,且打此后不再是被嫌弃的“捡废品的”,而是社区工作者。

  由此,罗振宇提出,解决问题不是只有“堆资源”这一种方法,如果能提升更多人的生活品质和尊严,也是一种解决方法。其实,社区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呼吁,降低物业费、停车费、房产中介代理费等。实际上,除了极少数恶意不缴费的人,住户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费用高低,而是“我缴的费用和体验到的服务价值不匹配”,这是当下社区治理的难题。

  就拿物业管理费来说,“收费难、提费难”是各个小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像罗振宇讲到的那种“老破小”社区,很多是原来的福利房转化来的,过去有单位补贴,老住户习惯了少缴费甚至不缴费。再加上,这些小区老龄化重、多次转手、业主情况复杂,怎么把小区管好,还能实现盈利,让物业服务可持续,老百姓有美好人居,有安全感,还真是个难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惯性思维是,现在人工很贵,年轻人还不愿意干,请一个工人每月动辄3000-4000元工资。同时,现在做的事越来越多,增加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要搞好服务,要保障收费率,还得涨价,这就是“堆资源”思维。但是,物业管理是个民生实事,周边小区有比价效应,加上有人不愿缴,导致“价格低、费率低”和“服务低”的恶行循环。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物业人员自知如何“创收”,比如捡废品、侵占公共空间来盈利。罗振宇讲的朝阳那个小区捡废品的现象,几乎每个小区都存在。而且,小区能利用、不能利用的空间,都被物业人员有意无意侵占,比如地下停车场、楼梯层、绿化带等。于是,业主对物业价值的认可度就更低了,大多数小区业主和物业的关系,都是低水平的脆弱均衡。

  凡是“老破小”社区,或物业管理费低的小区,社区治理也不咋地。比如,电动车和自行车乱停乱摆、乱扔垃圾、宠物随意大小便、人员进出管理松散等。物业管理不好,小区居住品质不高,房子自然也难以保值增值。未来,“是个房子就会涨价”的泡沫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那些物业管理好、居住体验感好的房子,才会保值增值,其他的都会出现价值阴跌的现象。

  我们善于建房子,过去20年建起1.6亿套以上的房子。未来,真正的行业英雄,并不是建房子,而是把建起来的这些房子管好,修缮及时到位、物业服务有品质、居住体验好。要卖的时候,能有人接手、顺利卖出,还能保值增值。这相当于把房子看作一个生命体,当下它还年轻、看不出问题,即便有问题,房价上涨产生的资本收益,足以掩盖任何问题。

  当房价不涨了,当房子步入中年后,各种问题开始显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充足的资金,能及时投入到小区道路、绿化,楼栋外墙、楼顶、楼道,以及小区内外的水电管气路等修缮。过去,我们想到的,或是财政资金,或是通过旧改让开发商投入。未来,靠这些外部渠道是不可能,更需要的是社区的自我循环、精细化管理,而罗振宇提出的这个案例有启示意义。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本版导读

2022-01-04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