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应追求共赢

2022-05-20 来源: 作者:周家兵

  【商兵布阵】

  面对东南亚一些国家争夺世界制造中心的态势,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应力求完整和配套,平衡与共赢。

  周家兵

  

  这几年来,我国制造型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管控夹缝中艰难生存。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因此,产业链中的任一环节,无论是零配件、半成品还是成品生产制造商,都需精诚合作,携手共同面对难关、实现共赢,任何环节的断裂或供给不平衡都会加剧整个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以芯片业为例,普通芯片制造企业所遭受的影响一开始并不太明显,但随着高端芯片受打压后,普通芯片也被迫进行生产升级,由生产中低端转而生产中高端芯片,这本来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可实际上因为技术和装备能力存在瓶颈,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逐渐消化。

  手机、电脑、无人机、智能汽车、高端机加工设备的主板等产品按期交货变得困难,原本两个月的芯片采购周期,被迫拖延至半年甚至更长,有的还遥遥无期,芯片生产商没办法能给出准确的交货时间。不能按期交货会受到违约经济处罚,有的约定非常严苛,按天计算赔偿金额,累计起来非常可怕。

  以前客户一般在合同中指定芯片厂家,而今遭遇芯片荒后客户却反倒没有指定,指定核心部件厂商,原本是确保产品质量,然而,指定厂家可以让主要部件商、客户和企业三方资讯共享,风险共担,危难时期有些客户、供应商等产业链上的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活下去,这本没有错,可随着产业链上的企业接连倒闭,原本供给平衡的产业链变得雪上加霜。

  商业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变得暗潮汹涌。一旦从业者信心遭受重创,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恢复的,三年来疫情的意外搅局,让全球的经济遭到直接打击。从制造商角度看,人工、物流、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升,反应到生产厂家来说,每日每周每月的成本都在爬坡,幅度越来较大,在原来两三个月就交付产品的情况下,厂家尚能获得合理利润,随着生产周期拉长,半年甚至更长的交付周期,加上汇率波动,生产商腹背受敌,利润可能全部被上升的成本所吞噬。幸好国家号召物业减免租金,对租金占比大的生产企业确实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企业自身生产恢复正常节奏。

  疫情导致的国内外物流周期延长,两国(地)的疫情政策不同,导致物流成本急剧上涨,A地能发出B地却不能接收,物流车辆轮船等被迫在路途中(高速服务区、海上等)滞留,这些问题所产生的额外费用,最终都会由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参与组织和个人分摊。

  更让人窒息的是,因为各自的角色不同,各环节都只愿意考虑自身利益,不愿意从他人角度考虑,当所有的“合法合规”成为“鸡毛令箭”时,受害的表面上是产业链上的企业,实际上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如果让逐渐积累形成的非常态化演变成常态化,再要恢复到原来的活力状态就会十分困难。

  十四亿人口的中国,生产制造产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面对东南亚一些国家日渐复苏的经济,争夺世界制造中心的态势,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调整,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应该齐心协力,强化产业链上的合作十分重要,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应力求完整和配套,平衡与共赢。

  (作者系深圳东方华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本版导读

2022-05-20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