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加速“上线” 银行期盼核心企业挺身做“链长”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解决了供应链金融的效率问题,但并不能解决业务的底层逻辑问题

2022-06-27 来源: 作者:李颖超 杜晓彤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视觉中国/供图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李颖超 杜晓彤

  

  稳定的供应链成为这一轮复工复产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多家金融机构近期陆续召开的“落实稳住经济大盘工作部署”会议中,“供应链金融”成为纾困企业、稳经济的一大关键词。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小微企业贷款考核任务增加、市场需求迫切等因素,推动着部分银行加快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步伐,但由于供应链金融是一项多方融合的业务,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银行对这项业务仍是望而却步。

  “就一线的感受来说,我觉得真正能把普惠业务做大、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业务就是供应链金融,这也是银行最希望发展的模式。”一位国有大行普惠业务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但供应链金融业务仍存在诸多难点,例如核心企业的参与意愿、不同参与方的利益分配、越来越依赖线上化的业务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均增加了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成本。

  核心企业是关键

  先到先得增量难做

  “受国内疫情和国外动荡局势叠加影响,企业靠资本扩张带动的粗放式经营受限,因此更加聚焦主业实现内生增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产业集群化加速推进。”中信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该人士介绍,当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多呈现了短周期、高频、小额的特征,它们希望通过企业网银、融资平台等线上无接触方式获得快捷融资。同时,需求场景也在进一步向外延伸,除了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在订单生产、物流运输等场景的融资需求也很迫切。

  不过,对有志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来说,作为关键一环的核心企业成了稀缺资源。一方面,是由于符合银行要求的核心企业有限。“大型的制造类企业更愿意做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前述大行普惠业务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大型的制造业核心企业在账期、付款等方面的表现都很规范,能把这部分的授信额度赋予它们非常稳定的供应商,参与方之间的互信程度也比较高。

  另一方面,这些核心企业所能覆盖的上下游企业也有限,导致行业出现“先到先得”的情况。“一些率先服务了这些核心企业的银行给到它们一定授信后,其他银行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增量比较困难,加上上下游企业能获得贷款的额度受限于核心企业得到的授信,所以其实现在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覆盖面是比较有限的。”上述大行普惠业务人士说。

  这一现实状况也引来了监管的关注。今年年初,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有条件的企业要突出行业链长优势,引入优质金融资源,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主动承担起“链长”角色,助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当前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面向一些应收账款相对高的行业,例如汽车、煤炭、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电器及物流行业等。与此同时,需求场景进一步向外延伸,除了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在订单生产、物流运输等场景的融资需求也十分迫切。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新格局,2021年以来,企业不断面临边境管制、交易方违约风险以及物流运输上的挑战。”汇丰中国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金融机构、实体经济企业、技术方案专家以及物流企业的高度协作,利用技术赋能,实现供应链生态圈的高效融合,而金融是供应链中的核心资本要素之一。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供应链金融本身依托核心企业信用,缓解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与实体链条结合有助于产融融合发展,“对于核心企业来说有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拓展金融服务业务等。”

  前述中信银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基于供应链的重要性,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也在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程度,一是致力于搭建供应链平台,规范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稳固供应链合作关系;二是主动与银行合作,拓展产业金融服务,帮助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信银行处了解到,该行落实了稳住经济大盘的29项工作举措,在2021年供应链融资量达到1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前5个月继续为2万家企业提供了4950亿元供应链融资,客户数和融资量同比分别大增53%、46%。

  银行加速线上化

  企业也拥抱数字化

  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监管部门持续鼓励和引导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原因。但是一直以来,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都存在流程复杂、业务成本高等问题,由此限制了这类业务规模的扩张。

  “供应链金融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规模化获客,正好能解决想做小微业务、但没有生态场景的银行最头疼的持续获客问题。”一位供应链金融科技从业者表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通常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经常需要多个系统来支持,有的还需要人工处理,操作复杂,同时也很难快速响应这么多的企业需求。”

  为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一些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其流程和业务,从而以更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其核心业务的效率,同时通过人工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来降低成本。

  “今年疫情以来,我们开始加快线上产品创新,以企业‘资产池’为核心搭建供应链生态,帮助各类企业、集团、集群进行统一便捷的资产管理和资金融通;推出线上快捷申请、自动授信的‘信保函-极速开’,为企业提供快速开立保函的一站式服务等。”中信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还在审查审批方面,对重点产品建立了专项审查审批标准,对重点项目推广线上自动化授信、批量标准化授信,推动授信进一步下沉以覆盖更多小微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汇丰中国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疫情之下,企业自身也在努力实现其供应链的数字化,“它们在寻求合时宜且精准的营运资金,期望银行伙伴可以提供高效、无缝且具成本效益的方案交付。”该人士介绍,线上渠道的沟通实现了了解客户信息的最大时效和透明度,智能处理和大数据分析则帮助客户和银行共同进行有效风险考量和控制。

  “中小微企业其实真正需要的就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质押物,把所有的环节搬到线上,才能真正做到快速审批、快速放款、快速响应客户各类需求。”一家股份行的高管表示,“但是要实现线上纯信用贷款,还要兼顾风险控制,对银行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时间进行一系列能力的建设。”

  供应链金融是前述股份行高管所在机构发展中小微企业信用贷的一个重要抓手。“因为我们和核心企业长期合作,有它们大量的交易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进行线上放款,不需要担保质押。”他说,“过去一个下游经销商申请一笔贷款,从申请、审批到放款平均要两个月,现在线上化后只需要一天,甚至一两个小时。”

  据上述股份行高管介绍,该行为了尽量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业务效率,尝试着将业务环节都搬到线上。“一个这样的供应链信贷创新产品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感觉效果很好,接下来会将这个模式推而广之。”该高管说。

  去年四季度,汇丰与调研公司East&Partners联合采访了亚太地区9个市场415家企业的财务决策人,结果显示有76%的受访企业都计划在短期内提升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水平。“可见数字化是企业供应链战略的重中之重,它们将在升级原有系统、管理库存水平、实时交付提醒,以及与主要合作伙伴的平台整合等方面发力。”前述汇丰中国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证券时报记者从浦发银行方面了解到,该行也正致力于打通信息渠道,通过全链路对接核心及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具体包括:该行基于API媒介,切入全场景金融模式,形成数十个标准接口,将银行服务无感嵌入政府平台、产业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电商平台、核心企业等场景。

  业务节点瓶颈多

  消费是最终驱动力

  然而,数字化只能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效率问题,却很难解决这类业务的底层逻辑问题。正因如此,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其所属单位对供应链金融展现了积极拥抱的姿态,但在实践中仍有很多成本与风险层面的顾虑。例如,核心企业的参与意愿、不同参与方的利益分配、越来越依赖线上化的业务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均增加了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成本。

  “就一线的感受来说,我觉得真正能把普惠业务做大、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业务就是供应链金融,这也是银行最希望发展的模式。”一位国有大行普惠业务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据了解,银行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资金和跨行业、跨地域的经营能力。“但是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后,银行做这类业务,其实对核心企业的要求更甚从前,要勇于挺身做‘链长’——不仅需要核心企业的数据,还需要核心企业自身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前述供应链金融科技从业人士指出。

  中信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企业信用数据获取难是当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大瓶颈。“银行为了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在降低企业财务要求的同时,越来越依赖数字风控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但目前企业信用数据分散在多个相关部门,且部分数据未对银行开放,亟需有关部门提升信息化、线上化程度,支持供应链金融系统一体化接入,建立全国一体化的融资信用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该人士说。

  此外,很多核心企业的产业布局较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也给银行造成了异地展业难题。

  上述中信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开户要求、银行地域管理等比较严格,异地开户、异地授信、异地贷后在实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政策制度层面进一步予以支持,鼓励银行通过“一点做全国”模式向供应链企业提供标准、统一的金融服务。

  周茂华也补充道, 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企业众多,相应的“业务节点”多,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需关注核心企业是否存在一些道德风险,导致未能充分履行确权、到期付款等职责,如果存在就可能导致银行风控被架空。”

  从企业端来看,在当前疫情反复的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意愿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复产之后很多应付账款要结算,但是因为疫情停工流失的订单是无法即时恢复的。”某评级机构的工业企业专家还指出,现在供应链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具体而言,采矿、汽车等行业成本转嫁能力相对较强,而处在价值链比较弱位的建筑行业,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利润紧缩。

  “不过,供应链作为周期性行业,真正修复最终还是取决于终端的消费需求,真正的驱动力是来自广大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力。”该专家表达了更深一层的担忧,“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当前的就业情况和财富缩水造成了居民消费意愿低迷,相比于2020年,这一轮疫情对消费需求带来的打击可能会需要更长的周期来回暖。”

本版导读

2022-06-27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