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者马上到!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各就各位

2021-07-15 来源: 作者:江聃 张淑贤
  图虫创意/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张淑贤

  

  7月1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在7月择机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上线交易。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方案,牵头组织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目前相关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并将稳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启动,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赵英民表示,但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在40元人民币左右。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7年末,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方案,牵头组织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目前相关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是市场交易最基本的基础,是全国碳市场的重中之重。赵英民表示,根据核查情况看,总体来说,全国碳市场的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赵英民表示,根据测算,首批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对于后期地方试点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工作。

  考虑改进配额分配方法

  全国碳市场碳价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焦点。赵英民表示,从微观和近期看,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启动,所以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但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在40元人民币左右。

  赵英民强调,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但是剧烈波动或者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长期稳定运行。他透露,目前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的碳价。

  对于如何实现碳价与国际衔接,赵英民表示,一个碳市场就有一个碳价很正常。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碳价如何衔接,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制度、标准、政策等问题,目前中方正在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第六条的谈判进程,推动构建巴黎协定下的全球碳市场机制。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启动初期,全国碳市场仍是一个小众市场,交易规模无法与证券市场相比。但长期来看,未来实行配额有偿分配将是趋势。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

  暂行条例尽快出台

  赵英民表示,在法治保障方面,正在积极配合司法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立法进程,将尽快出台。

  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调研时表示,碳定价机制的建立和减排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在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重要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将积极参与碳市场在司法层面的实践,加强针对碳市场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工作,为碳金融健康、规范地发展提供司法支持。

  赵英民也谈到,在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的范围,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结合国家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这些高排放行业数据核算报送核查工作也是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赵英民说,为做好扩大全国开展覆盖行业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目前已经委托相关的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排放权交易要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成为真正的“碳路者”,关键在于全国碳市场规模要做起来。他建议,未来我国应稳步推进碳远期、碳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积极引入多元化的交易主体。

本版导读

2021-07-15

头 版(今日15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