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国际:“十四五”二次创业提速 科技驱动业务转型

2021-09-08 来源: 作者:

  中工国际(002051.SZ)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代表性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 年来,公司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业务范围遍及全球五大洲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余家驻外机构,在海外建设了百余个交钥匙总承包工程。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海外工程行业面临较大压力,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十三五”期间,在国机集团的支持下,公司重组了中国中元(含北起院),初步形成了设计咨询、工程承包和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下属子公司中国中元是中国勘察设计行业领军企业,拥有代表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咨询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的团队,另一大子公司北起院是我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综合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今年8月,中工国际正式发布《2021-2025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五年加速业务转型、开辟企业“第二增长曲线”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围绕国家战略,紧贴市场需求,调整国内国外市场布局结构,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协同促进融合发展,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借势国企改革深化,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技术做精,专业做强,总量做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奋力实现“二次创业”新目标。到2025年,市场布局明显优化,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经营,探索实践“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新模式;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国际国内市场均衡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海外工程深度调整

  RCEP带来新机遇

  海外工程行业近年来面临深度调整和变化。据统计,2014-2019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从前期高速增长开始向中低速增长转变,新签合同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3%,完成额平均增长率为3.5%。2018年新签合同额出现了行业近30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情况。2020年疫情的突然到来,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行业持续承压。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75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新签合同额17,6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

  公司同样受行业景气度影响,海外工程业务整体承压。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公司海外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2.55亿美元、20.7亿美元、18.99亿美元、17.26亿美元。但从长期趋势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公司在海外市场区域仍有较大机会。RCEP覆盖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RCEP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成功启动,将大大提高域内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成本,缩短物流时间。RCEP框架下,15个缔约方之间采用双边两两出价的方式做出货物贸易自由化安排,从而使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实现零关税,这将降低对外承包工程相关辅材、零部件成本。同时成员国在建筑、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等我国重点对外工程承包领域都作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将有利于减少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限制(如原本某些领域中国企业被要求和当地企业合作承包),为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提供增长空间。此外,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得到普遍提升,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保障战略性供应链稳定也将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公共卫生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逐步落实,能源结构转型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新能源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今年上半年,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11%,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苏克天然气综合开发项目、孟加拉DESWSP输水管线项目等。哈萨克苏克天然气综合开发项目的签约是中工国际在油气工程领域业务的重要突破。项目建成后可年产6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给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增添新的供应渠道,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

  根据中工国际的规划,海外工程业务未来主要定位于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工程与民生工程,成为科教文卫建筑、清洁能源、供水排水设施、农田水利、油气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主力军。公司将充分发挥市场渠道优势,放开区域开发限制,激发自主活力;围绕系统内优势产业加强专业化能力;聚焦重点市场,培育支柱市场;积极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开展第三方合作。

  以设计咨询为牵引

  开辟国内工程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自2019年与中国中元合并重组以来,公司国内业务扩张步幅加快。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H1,公司于国内市场实现营收占比分别为7.20%、52.14%、59.74%、65.05%,持续提升,国内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第二增长曲线”成功开辟。

  中国中元目前是公司在国内开展工程承包和设计咨询业务的重要主体。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元是我国工程设计行业的核心骨干企业,拥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资质,是亚洲建筑师协会评选的中国十大建筑设计公司之一。2020年,中国中元荣登由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和中国《建筑时报》共同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单,中国中元连续17年入围。

  在医疗建筑领域,中国中元更是设计了多项国家级的标准规范。公司曾于国内率先开展“安全医院”的系统性研究;2014年主编住建部首部传染病医院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2020年制定防疫类建筑相关技术标准,受国家卫健委、住建部委托主编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新冠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负压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等;还进一步向国际输出我国防疫建筑设计理念,去年6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交《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导则》草案建议书并获批准。

  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元继续保持医疗建筑领域优势,同时切入机场物流、能源环保、民用建筑、大科学和新基建等领域。医疗建筑方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智慧医疗等数字化业务,先后中标重庆市、武汉市、德阳市等多个大型现代化医院项目;基建方面加大向飞行区、服务配套区业务发力,连续中标和签约贵州、郑州等机场改扩建项目;能源环保领域积极开拓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和固废垃圾处理业务 ,承接了佛山市禅城区垃圾分类分流一体化项目等; 新基建项目取得新突破,中标签约之江实验室“超长基线激光干涉精密测量装置”建设项目;民用商业演艺建筑设计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国党史展览馆建设提供前期咨询服务,中标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设计总承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顺利竣工并开城纳客。超级计算中心建设领域领先地位不断巩固,签约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项目,打造超算航母,树立科技新地标。

  ■

  (中国中元设计建成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

  对于中工国际而言,中国中元的设计能力将是其今后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公司国内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15.49亿元,并带动廊坊开发区第一中学工程总承包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河北)一期工程总承包项目、射阳港电厂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扩建工程烟气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等多个工程总承包项目签约。

  公司明确,“十四五”期间会以设计咨询为牵引,从项目源头切入国内市场,聚焦医疗养老、民用建筑、能源环保、现代物流、新基建等重点业务领域,进行纵向整合,形成工程项目全价值链运作,做强、做优、做大国内工程总承包业务。

  巩固起重运输机械行业领军地位

  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北起院是我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综合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根据公开资料,北起院成立于1958 年,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行业技术归口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工程承包、设备成套、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监理服务为一体的国有科技型企业。2020年,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起院”)提级,成为中工国际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公司先进工程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业务板块的核心支撑,北起院在相关细分行业领域长期占据龙头地位:客运索道业务多年来在国内始终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起重机械业务主要为生活垃圾处理、生物质秸秆发电、危废处理等环保和新能源领域提供智能化起重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自动化物流仓储业务市场上名列前茅,特别是医药智能仓储是国内单项冠军;物料输送业务主要涉及各类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等“交钥匙工程”。

  今年上半年,北起院持续发力,实现新签合同额10.32亿元。 索道业务与新疆阿尔泰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前期合作基础上,再次联手打造阿勒泰吉克普林国家冰雪旅游基地索道设备,四川石棉王岗坪索道、河北崇礼云顶索道通过验收,助力2022年冬奥会雪上技巧赛事基础设施建设; 仓储业务签订了近年来最大的医药流通行业的项目——英特制药立体库项目,承建四川长虹智能工厂项目,打造公司智能制造领域新标杆项目; 起重业务承担了乌鲁木齐、中山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蓝天保卫战助力护航。

  ■

  (北起院建成全国最长滑雪索道——新疆富蕴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1号索道)

  公司对北起院的定位为“世界一流物料搬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表示未来要以“专精特新”为特征,重点打造和强化索道缆车、医药智能仓储、环保起重三个领域的“隐形冠军”;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发掘新的业务增长极,形成技术、制造、服务一体化运作。

  科技赋能业务升级

  研发成就核心壁垒

  科技创新是中工国际2020来以来的发展关键词。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正从商务型企业向着研发创新驱动型业务模式升级。

  目前中工国际及下属子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均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中国中元拥有三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并设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包括:医疗建筑研究中心、物流技术研究中心、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复杂结构研究中心、声学技术研究中心、海绵城市研究中心、BIM技术研究中心等。中国中元坚持以自身技术资源为依托,服务国家目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洁净空调厂房的节能设计与关键技术设备研究”的课题“医院手术室及实验动物房节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化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关键技术”的课题“工业化建筑消能减震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性能分析关键技术”,不断提升自主技术创新水平。北起院则在超长距离脱挂式客运索道关键技术、生物质发电厂燃料自动化、智能化储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型医药工厂无人化高效仓储物流系统和标准研究等方面具备重点科研应用成果。索道技术上,以超长距离脱挂式客运索道关键技术为例,公司首创基于定索长理论的单线循环脱挂式客运索道的总体设计计算方法,为索道总体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首创可切换中间站新技术,实现了超长距离大跨距客运索道工程化应用,提升了超长索道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首次开发了脱挂式客运索道土建结构标准化设计软件,实现了工程计算设计自动化,显著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该系列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已在福建龙岩梅花山索道项目、湖南雪峰山索道项目、新疆可可托海滑雪场索道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2020年公司及所属公司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类奖项9项,申请专利124项,授权专利10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和国内标准2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围绕BIM等行业新技术,公司在第十一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上斩获佳绩。

  在本次的“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更是被提到了历史新高度,科技二字将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介绍,公司已先从企业管理的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公司层面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了覆盖公司全系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同时还新组建了科技发展部,负责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其次,公司坚持高新技术企业定位,并给出了出明确的科技投入指标。业务层面,公司坚持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积极研发特色高技术产品,形成重点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并强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承包领域的应用。最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投建营”一体化业态升级

  重点发力环境工程领域

  海外市场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深入中国企业内部。国际工程项目的商务模式也快速变化,集项目投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营维护于一体的“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已成为工程建设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投建营一体化”业务是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工程市场、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传统的海外工程总包项目,大都是项目建成后移交,不再负责后续运维,不仅利润链条短,而且不利于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已经不具备优势。而且现在许多国家为保证本国就业,往往会限制中国外派员工的数量。这也就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实施“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扎根当地,对于企业深入研究当地市场,发掘更多市场机会、拓展业务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利于企业与当地形成利益共同体,奠定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环境工程领域的市政污水、工业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为中工国际的发力重点。中工环境作为公司在环保领域重点布局的平台,下属成都、邳州两个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超10年,贡献长期稳定现金流;去年新签西昌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在固废处理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公司所属江南环境具有系统非标、控制系统设备制造能力,重点聚焦电力行业,涉及锅炉补给水、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海水淡化等领域,具备国标(GB)、美标(ASME)、欧标(CE)等标准体系项目执行能力。

  公司表示,今后环境工程领域会紧密围绕“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以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为重点,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围绕国际、国内重点区域市场布局,培育投、建、营多种业态, 轻重并举,成为节能、低碳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此外,公司还将重点探索开展索道工程和清洁能源工程领域的投资运营业务。索道工程方面以北起院的科研技术优势为起点,持续培育和完善工程总承包能力、投资开发论证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逐步形成一流的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服务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以国内为重点,兼顾海外,抢占优势地缘资源和特色资源;以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综合运营为主线,以自然禀赋好、用电需求大、投资环境佳的地区为重心,打造一批规模可观、模式典型的示范项目。

  放大协同效应

  融合中促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融合”一词已经为公司今后发展的主基调,即在业务逻辑上不分国内国外,抑或工程承包和装备制造等,而是在各项业务环节实现全面联动,协同发展。

  以去年疫情期间的项目为例,年初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进口货物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压力骤增,消杀任务艰巨。 2020年12月初,在中工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中元和北起院第一时间组建专家团队,充分发挥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实力,完成了方案设计、试验台搭建、消毒药剂量与扬程试验、设备生产制造,共同研发的箱式消杀系统交付浦东机场使用,助力“国门”防疫。

  ■

  (中国中元和北起院研发的箱式消杀系统)

  按照规划,公司今后会在三大层面实现协同融合发展:一是在中工本部,继续强化本部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与专业化服务能力,围绕价值创造形成前台与中后台密切的协作关系。

  二是在中工系统内,建立有效协同机制,充分利用好中工国际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优势、商务能力优势和国际化经营优势。投建营业务中,与中国中元、北起院在医疗、市政、能源、索道、仓储物流等细分优势领域的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进行有效协同;海外业务开拓中,与中国中元、北起院的设计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进行有效协同。

  三是在中工与国机集团层面,充分利用好国机集团的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对接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大客户,促进大项目开发。通过央企间、央地间的战略合作,开发优势行业的工程设计和承包业务。

  (深圳怀新企业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CIS)

本版导读

2021-09-08

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