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失速下游减负
锂电产业链盈利格局重构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2023年,受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影响,锂电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产业链整体采购谨慎,去库存成为主流。
反应在业绩上,锂电行业普赚行情不再,前两年一路狂奔的上游锂盐厂利润大幅下滑,“两头在外”的中游材料厂正经历去库存的阵痛期;下游电池企业业绩开始修复,“下游为上游打工”的局面得到扭转,产业链的利益分配逐步向良性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终端车市价格战轮番上演,锂电产业链降本增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新一轮行业洗牌正席卷而来。
2023年以来,锂盐价格加速下行,目前在11万元/吨左右徘徊,较2022年的历史高位已下跌超80%。降价压力下,锂盐厂业绩受到冲击最大,过半数锂盐上市公司净利润下滑超50%,其中不乏亏损企业。
“锂业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2023年度净利润分别为72.97亿元、49.4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69.75%、75.87%;天华新能、盛新锂能、雅化集团等锂盐厂商利润也大幅缩水,净利润分别为16.59亿元、7.02亿元、0.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4.81%、87.35%、99.11%。
原料自给率较低的江特电机则陷入亏损状态,2023年亏损额为3.97亿元,锂矿采选及锂盐制造板块毛利率由正转负。
分季度来看,多数锂盐厂盈利水平呈逐季下滑趋势,且在2023年第四季度陷入亏损。其中,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第四季度单季亏损额分别为10.63亿元、8.01亿元。
锂盐跌价向下传导,材料端价格亦加速下挫,中游材料厂在承受降价损失的同时,还因前期加速扩产及囤货,面临较大的库存减值风险,业绩普遍下滑。
磷酸铁锂头部企业德方纳米2023年由盈转亏,亏损额达16.36亿元;富临精工亦表现低迷,亏损5.43亿元;湖南裕能业绩则更具韧性,虽同比下滑47.44%,但保持了盈利,净利为15.81亿元。
三元正极材料厂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当升科技2023年净利19.24亿元,同比仅下降14.8%;容百科技净利润为5.81亿元,同比降幅为57.07%;长远锂科则由盈转亏,亏损额为1.24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多数材料厂归结为几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下降;二是前期高价存货减值损失;三是项目投产计提相应折旧。
其他主材方面,负极、电解液业绩亦不容乐观。负极龙头璞泰来、杉杉股份2023年净利分别为19.12亿元、7.65亿元,同比下滑38.42%、71.56%;电解液企业天赐材料、新宙邦分别盈利18.91亿元、10.11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66.92%、42.5%。相较而言,隔膜企业竞争格局更优,恩捷股份、星源材质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5.27亿元、5.76亿元,同比下降36.84%、19.87%,抗压性较强。
原材料价格下行伴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锂电产业链话语权逐步向下转移,下游电池厂利润迎来修复。
2023年宁德时代营收净利双增,实现营收4009.17亿元,增长22.01%;实现净利润441.21亿元,增长43.58%。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两大主业的毛利率分别为22.27%、23.79%,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6.78个百分点。
二线电池厂在成本压力缓解及产能加速释放背景下,也普遍实现了业绩增长。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40.5亿元、10.76亿元、9.3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5.42%、0.77%、201.28%。值得一提的是,国轩高科扣非后净利润1.16亿元,为近5年来首次转正。
虽然上游原材料价格已大幅下降且渐趋平稳,但下游车企的降本需求提升,对电池厂提出了新的挑战,电芯价格战或将加剧,行业竞争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