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邱勇、陈翊庭论剑陆家嘴:

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双向奔赴”

来源:证券时报 2024-06-20 A004版 作者:陈雨康 张淑贤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张淑贤

  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又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提升了资本市场活跃度。

  在6月19日召开的“2024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三”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和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就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进行深入探讨。

  方星海表示,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具有三大优势,分别是人才、资本和市场,“在自主创新中,把人才、资本和市场三大优势结合起来,资本市场责任重大”。

  在方星海看来,能够把创新的风险特性和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的只有资本市场。

  科创板显然是资本市场服务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范本”。自2019年设立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科创板已有57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2万亿元。

  “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撑,五年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邱勇说,“同时还促进了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科创板公司2023年投入研发强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香港资本市场也是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的沃土之一。“香港从1993年开始迎接内地企业上市,第一只H股(内地注册,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股票)是1993年7月。”陈翊庭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可以帮助内地企业‘扬帆出海’,香港不仅具有国际融资能力,且紧密联系其他市场,这些企业在香港获得国际资金支持后,也可以利用香港的平台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然而,我国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瓶颈堵点,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方星海透露,自去年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发布以来,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非常活跃,截至今年6月18日,一共有158家企业在证监会备案,其中,85家企业去香港上市,73家企业去美国上市。

  “境外上市企业排队多是好事,意味着中国大批企业绝对不‘躺平’,都想做大做强,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方星海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快备案速度,推动融资额比较大、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到境外上市。”

  邱勇表示,一个全球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都伴随着强大的资本市场和强大的证券交易所的崛起,“上交所的使命之一即是如何增强市场的包容性,以支持科技创新”。

  陈翊庭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将不断改革上市制度,便于新兴企业实现融资、壮大发展,进而助力国内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创投基金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以科创板为例,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方星海表示:“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证监会的态度是大力发展,同时规范发展。”

  为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更多体制机制的约束正在突破。6月19日,证监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资本市场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协作工作机制备忘录,双方将协调解决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将协同协作经验做法机制化、常态化,有助于探索形成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合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版导读

2024-06-20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