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季末IPO申报潮涌 百余企业等待跃龙门 2011-07-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证券时报记者 杨冬 季末集中申报IPO项目材料目前已经成为投行工作常态。继3月底有170余家企业递交首发申请后,6月底国内迎来了今年第二波首发(IPO)项目集中申报热潮,于6月底申报材料的首发企业数量虽然要少于3月底,但依然达到了上百家左右。 选择安全的时间窗口,规避下个会计年度拟上市企业遇到的风险是投行集中在季末申报材料的主要原因。此外,季末集中申报也可以提高投行通道周转率,刺激投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安全的时间窗口 如同银行季末冲存款一样,投行季末集中申报IPO项目材料目前也已经成为常态。 深圳某大型投行人士称,季末是企业申报材料最为安全的时间窗口。在此时点上,企业上一期的季报能够非常从容地制作完毕,并无需提交当期季报。 以6月底为例,申报企业仅需提交近3个会计年度的年报以及今年的一季报,无需提供今年的半年报。若以3月底为例,申报企业则仅需提交近3个会计年度的年报即可。 这对当下资金链普遍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上述人士继称,在目前信贷紧缩的环境下,部分发行人的流动资金出现不足,在一个季报期间企业的现金流、应收应付账款以及产能销售等会计事项很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而这非常有可能被认定为企业经营出现较大波动或持续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对其IPO造成实质性障碍。 广东社科院专家黎友焕日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江浙一带的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了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倒闭的现象。 在此情形下,企业开始逼迫投行选择季末时点进行IPO申报。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坦言,一些不成熟的企业甚至还带有尚未解决的瑕疵,但企业就开始对项目组、投行部负责人甚至更高的领导施加压力要求当期季末申报,但这类企业IPO材料报上去后被退回材料或者被否的可能性最大。 季末IPO申报潮涌的背后折射出了投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交集,亦即投行需要维持高通道周转率以覆盖成本,同时企业也选择了一个最安全的时间窗口冲刺上市。 通道周转率提高 据证券时报此前对保荐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保荐机构的通道周转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部分投行的通道周转周期已经缩减至6~8个月。 “高通道周转率一方面显示出审核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投行的项目前端工作周期在大幅度缩短。比如,近年来监管部门取消了辅导期时间的限制,部分投行完成立项、辅导、尽职调查、制作材料等前端工作甚至不足半年就匆忙上报材料。”华南某券商投行人士认为,过高的通道周转率导致投行无法保证申报项目的质量,保荐代表人因此也无法做到尽责。 记者获悉,有一家投行在招聘保荐代表人时甚至将“高通道周转率”作为一个业务亮点来进行推介,而这家投行在季末时点动辄申报十余家首发企业材料。上述人士指出,“投行季末集中申报材料,一方面是来自于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来自于项目组的压力。在项目负责制下,只有提高通道周转率项目人员才能赚更多的钱。”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