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要闻短波 2011-11-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CEPA补充协议(八) 将在年内签署 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昨日在第五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时透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八)将在年底前签署,这将进一步扩大香港新兴高附加值服务业与内地的联动合作。 仇鸿表示,香港作为区内乃至全球最开放、最具活力的服务贸易中心对于内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CEPA补充协议(八)即将签署使得内地与香港未来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信息服务以及金融创新等新兴产业更加开放,相互取长补短,合作共荣。 另外,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出席论坛时表示,香港具备充足的金融资源和完善的法律监管,而内地高新技术企业急需进口前沿技术和引进高端管理模式,未来将率先试点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利用香港融资平台完善资本结构,进而引入技术研发,稳步迈出国门。(许岩)
银行业协会官员呼吁 停止信贷规模分配控制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近日出席“2011网易金融论坛”时表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还应该坚持一段时间,但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些手段应该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停止贷款规模分配控制。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比较看重信贷政策的作用,尽管官方不愿承认直接控制信贷规模,但是从近几年的货币操作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调控迹象。严格的信贷控制措施在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在杨再平看来,信贷规模控制的弊端非常突出。比如,直接的贷款限额控制实际上是宏观决策取代了银行的微观决策,而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是商业化和市场化,需要自主决策和自担风险,从这方面来看,贷款限额管理值得推敲。 杨再平指出,中央银行拥有丰富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银行监管部门也参照最新的国际监管标准,制定了多种监管指标,这些更加市场化的指标对于监管商业银行实际是够用的,没有必要再使用信贷规模控制这一过时的政策工具。“如果说货币政策要微调,不如尽快修正贷款限额控制的办法,因为它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贾壮)
宁波明年将有 25家企业申报上市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宁波市企业上市申报推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宁波市将有25家企业计划申报上市。此次会上,宁波市金融办主任姚蓓军、宁波证监局副局长李立国对拟上市企业做了重要讲话。 姚蓓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在对企业上市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数量与融资额取得新突破、上市公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全社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逐步深化。 据了解,今年以来,宁波已有6家企业分别在深交所、上交所挂牌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共计52.05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不计宁波港)的1.2倍。目前在中国证监会审核的企业数达到10家,按计划年底前还有3家企业将申报IPO材料。截至今年9月底,宁波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8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8家,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513.6亿元,今年新增融资59.25亿元。(严惠惠)
10月中国企业 IPO数量锐减 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10月份,中国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锐减,并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根据清科集团数据库统计,10月份,仅有11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合计融资50.37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4.58亿美元,IPO数量环比锐减56%,同比降幅高达75%。由于中信证券及中国水电两个大型IPO项目的支撑,10月IPO融资总额环比上升50%,但同比下降46.8%。两个大型IPO的融资总额为38.19亿美元,占10月份IPO融资总额的75.8%。 10月份仅有2家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IPO,合计融资2.9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48亿美元,这两家企业均选择在国内IPO,共创造3笔IPO退出,涉及3家VC/PE机构。 (杨浩)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