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客户风险厌恶度提高,阳光私募销售难TitlePh

“名私募+大银行”发行模式遇重挫

2011-11-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 宁

  证券时报记者 张宁

  虽然近日股市行情回暖,但阳光私募发行市场仍未见起色,甚至一度被奉为终极武器的“名私募+大银行”销售模式也遭到挫折。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中国银行一只目标规模为15亿元的信托中的信托(TOT)产品发行情况不佳,在被寄予厚望的深圳市场近一月的销售额仅有数百万元,已无力完成中行预定目标。此外,往日的发行大户建行深圳分行也已暂停了阳光私募产品销售。

  保发行不遗余力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中国银行总行近日联合上海重阳投资、京福资产投资、江苏瑞华投资、北京艾亿新融、上海凯石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推介上述TOT产品,以实现募集15亿元的目标。为了达到最快、最好的融资效果,中国银行与这5家私募机构协商,引入“安全垫”机制,还拆细份额以降低投资门槛。

  据悉,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中国银行将以发行TOT产品的形式募集资金,该产品投资门槛仅为30万,远低于投资者单独买入私募份额100万元的基数。募集完成后,将由上述5家私募机构进行投资运作,主要投资股票和债券等。

  其中,这5家私募机构作为上述产品的投资顾问,将共同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承担产品10%以内的亏损。即该产品净值在1元~0.9元时,亏损部分由投资顾问承担,当净值降到0.9元之下的亏损由投资者按照比例承担。比如,一位投资者购买该产品后,净值从1元跌到0.9元,那么该投资者的本金不会遭受损失,但也没有投资收益。

  目前,该产品已在中行国内各分行系统进行销售推广。

  银行销售遭重挫

  去年,中国银行曾以TOT模式在市场上募集10亿,并在一周内基本完成产品的销售任务。“名私募+大银行”模式也因此被私募业界视为发行利器。但时过境迁,据记者从中行深圳分行人士处获悉,目前和5家名私募机构合作的这款TOT产品销售情况不佳。

  据悉,被寄予厚望的深圳分行近一月来仅销售了数百万元的份额。中行深圳分行有关人士介绍,这一金额远低于总行派下的6000万元任务。该人士十分担心销售任务完成不力对其收入产生影响。

  而据记者了解,由于银行客户风险厌恶度提高,该人士遇到的问题早已在各家银行蔓延。据深圳私募机构人士介绍,目前与银行合作,新私募产品发行量能达到2000万元就已算不错,这一金额甚至还不如券商承诺的老产品持续营销3000万的保底发行。部分银行机构,如建行深圳分行更是表示暂停发行阳光私募产品。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创业板两周年资本市场竞风流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