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楼市波诡云谲 松绑限贷难成救命稻草

2014-09-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赖梓铭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赖梓铭

  9月22日下午,一则关于限贷政策松绑的传言在市场上流传甚广,该传言称“四大行将出政策,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只要房贷余额还清都算首套房。监管层已召集几大行开会,目前正在吹风阶段,预计该政策会较快出台。”

  次日,四大行相继通过媒体表态,称目前没有准确消息要发布,而建行相关负责人则称,当天有可能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方案,但后来又临时取消。

  尽管如此,这一传言仍引发了一场关于限贷政策是否将要松绑的舆情风波。

  四大行态度暧昧

  监管层保持沉默

  虽然“目前没有准确消息要发布”,但四大行针对房贷政策的表态则被许多媒体解读为“态度暧昧”,某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在传播中被重点突出。

  比如,工商银行在回应中声称“正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并将及时做好相关信贷政策的衔接”;建设银行则称“应将完善差别化住房政策提上日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首套房贷支持的范围、条件和标准”。

  最为意味深长的是有媒体报道提到的中国银行总行个金部于近日下发的通知,该通知“鼓励各地方分支行配合地方政府房地产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居民合理购房需求”,通知还指出“根据当地四大行利率平均水平,提供有竞争力的贷款价格”。

  与此相呼应的是若干地方政府已于近日发文“救市”。

  9月15日,湖北省住建厅发布《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0.7倍”。虽然地方银行利率不受地方政府干涉,但湖北省发文“指导”首套房贷利率仍引来许多媒体关注。

  福州市、青岛市也分别于9月22日、9月23日相继以政府文件形式松绑首套房认定标准,同样都在文件中指出“购房人偿清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购房的,按首贷认定”。另据媒体报道,南京、杭州等地对首套房的认定目前已按此标准执行。

  传言还引发各地媒体纷纷致电四大行在当地的分支行询问首套房认定标准是否出现调整。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北京、广东、云南、南京、成都、厦门、温州、西安等地都有媒体报道称当地首套房认定标准不变。与四大行同时被传松绑首套房认定标准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也于9月23日否认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

  在舆情呈现出一片波诡云谲状况时,最权威、最应挺身而出终结这种局面的央行、银监会却依然保持沉默。对于监管层的沉默,加之此前曾多次出现房地产政策从传言变成事实的情况,市场上有许多猜测,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在其所撰写的文章中的“揣测”最具代表性,他写道:“政府在类似的事情上面之所以会含含糊糊,无非是因为有些事情说不如做,制定政策不如口头通知,一方面可能是怕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留个后路,万一哪天上面反对,或者实施效果一般,则可以随时终止,甚至可以说从来没做过。”这么说来,颇有探口风的意味。

  “认贷不认房”

  还是“认房不认贷”?

  关于首套房认定标准应当如何调整的讨论,是本次事件中的一个风向标。

  目前,监管层规定的首套房认定标准是“认房又认贷”,即通过家庭名下是否有房产、房贷记录来判断首套房,有其中任何一项,购房都不能算作首套房,贷款按照第二套或两套以上执行。

  对此标准,经济学者马光远撰文认为“过于严格,客观上存在着调整的可能”。至于传言中所称的“认贷不认房”,不管名下有多少套房子,只要还清贷款再贷款都还算第一套。多位专业人士包括马光远、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信贷专家徐瑾、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等在内分别在其文章或是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认为,这违背了楼市调控的初衷,释放出“不仅仅是救市,而是变相鼓励拥有多套房的人投资,即变相刺激楼市投机”的信号。徐瑾将“认贷不认房”称为“宣告限购令全面退出”,马光远则称其为“最强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出台”。

  上述专业人士均认为如果首套房认定标准要调整,“认房不认贷”应该是相对合理的政策,即只要购房者证明名下无房,就可以按照首套房认定。这一标准仍然符合“差异化政策鼓励居住需求而抑制投资的原则”。

  限贷松绑不应成为

  最后的救命稻草

  虽然对政策调整的方向有争议,但市场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早已有预期。

  东莞证券在发布于9月24日的房地产行业月报中认为,“房地产政策放松将持续”。此前,高盛高华曾在报告中指出,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之前周期的谷底,预计政府将出台更多刺激政策,以使成交量从低点中复苏;安信证券亦认为,央行调整房贷政策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有媒体报道引述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的话称,除了放松限贷政策,地方政府救市能用的政策都已经用过了,2011年伊始“新国八条”涵盖的一揽子政策中,仅剩“限贷”政策尚未调整。

  尽管传言仍然是传言,不少出自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的评论文章已开始预测“限贷若取消,房价会如何”,而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其核心观点惊人地一致——“取消限贷也救不了房价”。即“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换已经完成”、“当前房价上涨无望、下跌可期”,因此“自住型需求可能更加谨慎,更加不敢于出手,更加等待更低价位;投资性投机性需求也许会更不敢出手购买,甚至趁机出手手中积压的存量房”,加之“银行出于房地产市场整体风险考虑,也不会盲目开闸放水放贷”。有评论人士更是断然宣称:“要提振楼市信心,或者宣布房产税十年内不征收,或者大幅压低房贷利率,舍此,别无他途。”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88版)
   第A002版:机 构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创业·资本
   第A006版:公 司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动 向
   第A011版:期 货
   第A012版:舆 情
   第A013版:数 据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广 告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第B065版:信息披露
   第B066版:信息披露
   第B067版:信息披露
   第B068版:信息披露
楼市波诡云谲 松绑限贷难成救命稻草
四大行谨慎回应房贷传言 交通银行系统故障被翻旧账
企业摆脱官场余震侵袭并非无路可走
新财富大选将至 分析师拉票奇招迭出

2014-09-26

舆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