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十年玉米期货系列(下篇) 新姿迎未来 玉米产业链完善正当时 2014-09-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魏书光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回望玉米期货恢复上市十年来的运行和发展,无论是从市场流动性还是功能作用的发挥来看,在国家实行临储政策的几大品种中玉米期货无疑令业界瞩目,并为国家政策调控品种的市场运行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 当前,在棉花、大豆直补试点的新形势下,市场人士也看到了玉米市场调整政策市场化完善方向,看到了企业参与期货避险外部环境的改善。当前玉米的运行和发展也存在一些来自市场自身的制约因素。如何做好市场建设准备,让玉米期货市场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产业,这应是期货市场与实体产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企业交割将更便利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区域扩大,铁路交通的顺畅及华中和西南内陆地区对东北玉米需求的增加,通过铁路南下的玉米贸易量不断增加,东北及南方企业希望将交割库向产销区延伸。同时,华北黄淮海地区玉米企业也希望能将当地玉米纳入到期货交割体系中来,进一步为企业交割提供便利,提高避险效率。 大商所农业品事业部有关人员表示,正在研究中的设立玉米集团式交割库分两种情况:一是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将具有权属关系的企业作为其下属交割库,称为集团交割库,通过某集团交割仓库交割的玉米仓单可一定限度内在集团的任一仓库流转提货;另一种是以某港口或其他现有交割库为核心(主体库),通过协议方式,把具有或不具有权属关系的企业设为延伸库区,称为延伸交割库,通过延伸交割库扩大交割区域。 由于大型玉米经营企业一般横跨产销区域,设立玉米集团式交割库,可以将交割区域以大连为基点延伸辐射到全部玉米产区及销区,在集团企业经营区域范围和具备条件的地区无限扩展,不仅便利卖方客户在产区就近交割、也便利买方客户选择在产区或销区接货,不仅便利通过港口调运玉米的企业、也便利通过铁路和火车调运玉米的企业,还可以有效增加交割库容,降低交割仓库的管理风险。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商所就设立玉米集团式交割库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全国召开了多场市场论证会,分别征求了玉米产区、港口中转区域、销区等上下游近百家企业和部分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正加快推进这一工作。在研究推动集团式交割仓库的基础上,交易所也将在玉米品种上探索推出仓单串换和信用仓单机制。 酝酿推玉米淀粉期货 和玉米期权 在玉米期货市场运行发展中,大商所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扩充产业链期货品种,为下游相关企业提供更为直接的避险产品。在玉米产业链品种梳理中,大商所将产业链品种拓展的目光投向了玉米深加工产品中数量最大的玉米淀粉。 目前,酒精类产品约占深加工产品的25%左右,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近60%左右。玉米淀粉用途广泛,可进一步深加工生产液体淀粉糖、葡萄糖、果葡糖浆、味精、有机酸、化工醇和变性淀粉等产品。从市场容量上来看,玉米淀粉将是产业链深加工产品中期货品种开发的首选。 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约2350万吨,按2014年上半年平均出厂价格均值2800元/吨计算,玉米淀粉市场规模超过658亿元,产品中一级品和优级品率超过94%,按这一标准设计期货品种,可供交割量超过1325万吨,较为充足。从产业形势看,国内玉米淀粉行业经过快速扩展,已经呈现产能过剩局面,行业调整中面临较大市场风险,迫切需要玉米淀粉等避险工具。 大商所对玉米淀粉的选择契合了深加工企业的需求。在玉米深加工大省山东,一家现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山东省作为玉米淀粉和淀粉糖产业大省,玉米淀粉和淀粉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4%和48%。目前国内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持续低位徘徊,面临原料玉米价格走高及下游需求未得到有效改善的双重压力,苦于没有金融衍生品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十分被动,建议推出玉米淀粉期货品种,帮助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产品价格风险。山东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振董事长表示,玉米淀粉无论从品种特性还是产业结构,均具备上市期货的可行性,希望交易所能够尽快推出玉米淀粉期货。 在玉米避险工具拓展中,玉米期权也是大商所的一个重要选项。2012年大商所开始全面推进包括玉米品种在内的期权工具上市准备工作,目前已经做好期权合约规则设计、技术系统建设和市场推广教育等准备工作,期权上市条件日渐成熟。未来,包括玉米、玉米淀粉及玉米期权在内的玉米衍生品体系无疑将为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调控政策市场化 催生广阔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国家开始针对大豆和棉花实行目标价格直补试点,调控政策向市场化方向迈进。市场人士认为,一旦这两品种试点成功,目标价格直补政策必将会在粮食品种上推行,而在三大粮食品种中,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小于作为口粮的稻谷和小麦,因此直补政策很有可能先行在玉米品种上试点推行。当市场机制成为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各类主体避险的需求必将推动玉米期货重拾2006、2007年的辉煌。 温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玉米期货流动性的不断提升,玉米期货价格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强,反过来亦将使玉米期货价格成为“目标价格”的“大热候选”。如果说政策市场化调整预期离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市场耐心地等待,那么,大商所对玉米交割体系完善、提升市场效率及玉米产业链品种拓展、玉米期权工具的推出则是伸手可触的现实。 企业的行动也印证了市场对于玉米期货未来的看好,从企业对产业链品种拓展准备可见一斑。如针对淀粉期货的开发,可口可乐装瓶投资集团(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企业对玉米淀粉期货期待已久,目前企业在进行原料采购的过程中,已经参照玉米期货模式进行定价,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后,企业采购将会直接参考期货价格指导生产经营。山东某一以生物工程为主导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公司今后将以玉米期货业务为基础之一,抢抓先机,争取玉米淀粉、果葡糖浆等相关原料、产品的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确保公司经营稳健持久;在操作途径上,将积极探讨运用仓单串换、质押金融等业务模式,将传统贸易上升到贸易金融化层面。 十年风雨,玉米期货见证了我国期货市场从稚嫩走向成熟、由盲目到稳健的历程,将市场风险意识和现代市场经营理念深播于传统现货企业管理者心中。市场的运行发展,有力服务了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玉米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促进了现货市场秩序改善,使玉米现货市场运行和产业发展由“商品”时代步入了“金融”时代。这是一个螺旋的上升,未来,玉米期货必将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发出新的夺目光芒,也将伴随玉米产业走得更高、更远。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