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 科大讯飞让AI赋能千行百业

来源:证券时报 2024-10-23 A006版 作者:叶玲珍
  受访公司/供图 彭春霞/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深耕人工智能赛道二十余载,科大讯飞(002230)依托源头技术创新,在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征程上奋力奔跑,勇立行业发展潮头。伴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奇点”的日益临近,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以燎原之势,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新引擎。

  从实验室技术到规模化应用,科大讯飞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更像一颗启明星照亮行业前行之路,通过开放平台汇聚无数创新创业者,促进AI生态持续繁荣。

  “象牙塔”里飞出“领头雁”

  “今天最热的新闻是什么?”“最近的充电站在哪?”“能来段相声解解闷吗?”在搭载了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智能座舱中,前述问题都能够被迅速且有效地回答,就像与人聊天一般自然流畅。在这里,车机互动不再是执行简单任务,更像是配备了一个兼具高智商与高情商的智能助理,边听边说,娓娓道来,将驾乘体验和情绪价值拉满。

  起步于智能语音技术,科大讯飞从创业之初就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落地的重要入口,抢占了先发优势。伴随着AI技术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迭代,科大讯飞企业使命也从“让机器能听会说”升级到“能理解会思考”,而在大模型加持下,公司加速突破技术边界,并不断给市场惊喜。

  回溯上世纪末,中国的语音市场还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语音技术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当时还是中科大电子工程系一名在校博士生,1998年,他牵头的中科大团队在国家863计划支持的语音合成技术项目上夺冠。专家组给出的评语是“语音技术初步达到实用化水平”。自此,刘庆峰萌生了将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想法,并在次年选择以智能语音为切入口,开启创业之路。

  “我们认为,语音作为人类最自然的沟通方式之一,在人机交互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科大讯飞董秘江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2010年,科大讯飞正式发布全球第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并将该项技术应用于讯飞语音输入法,成为公司集结产业生态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讯飞输入法月活跃用户数超1.4亿,日语音交互次数超10亿次。

  “事实上,深度神经网络不仅适用于语音识别场景,任何有规律、逻辑可循的重复性劳动,机器通过深度学习,都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力。”江涛表示,基于前述认知,公司在2014年启动讯飞超脑计划,推动机器向“能理解会思考”进化。

  在前述战略驱动下,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多个领域的“拓荒者”:首次让机器语音转写超过专业速记员;首次让机器翻译通过国家翻译师资格考试;首次让机器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024年6月24日,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悉,这是深度学习引发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以来,过去10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两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掀起新一轮产业浪潮,科大讯飞基于已有的技术积淀和成建制的研发团队,迅速跟进大模型研发。2023年5月6日,公司首发星火认知大模型,目前已更新至4.0版本。

  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技术领先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护城河,但让技术赋能产业、兑现红利才是人工智能企业比拼的核心指标。在科大讯飞价值观中,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烈火烹油的技术竞争,还是长坡厚雪的应用坚守。

  江涛说,只有坚持从技术中来,到产品中去,才能形成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的正向良性循环。

  如何判定人工智能价值兑现?科大讯飞制定了三大标准: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有规模化推广的产品、能够用统计数据证明应用成效。

  2014年,科大讯飞开启AI 1.0时代,采用相对激进的策略,探索人工智能可能落地的各项应用。经过多年探索,科大讯飞日渐明晰自身的优势赛道,开始进行战略聚焦。2019年,公司宣布进入人工智能2.0发展阶段,在关注关键技术突破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追求人均效益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加速兑现技术红利。

  产业化落地的进度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96.5亿元,达2008年上市之初的76倍,在2019年营收破百亿元后,仅用4年时间实现营收近乎翻番。今年上半年,公司人均营收及人均毛利在2023年分别提升12万元和8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9%,同比分别增加5万元、2万元。

  在江涛看来,技术落地主要有两个难点需要攻克,一是技术如何与市场相匹配;二是如何保持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时候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但市场可能并不需要或不接受。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这是人工智能落地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容错率很低,不仅需要在研发过程中进行充分测试和验证,还要在后续运维服务中保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

  目前,科大讯飞确定了首批“7+3”业务矩阵:“7”为战略聚焦业务:重点包括教育、消费者、智能汽车等赛道中有机会做到几十亿元到上百亿元的7项产品;“3”为重点布局探索型业务:包括星火大模型在C端和B端的探索,医疗领域星火大模型运营型业务的模式探索。

  今年上半年,公司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25.14%;智慧医疗业务营收为2.28亿元,同比增长18.8%;智能硬件营收近9亿元,同比增长56.61%;汽车智能网联业务实现营收3.52亿元,同比增长65.49%。

  在市场端,科大讯飞已形成了系列“拳头产品”。据悉,公司“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已累计在超过60个市、区(县)应用;AI学习机用户推荐NPS值持续保持行业第一;智医助理使用范围已覆盖全国超600个区县的基层医疗机构;汽车智能化产品合作已覆盖90%以上的中国主流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车厂。

  星火大模型让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赋能既有业务方面,大模型的渗透带来了“几何量级”的应用创新,为公司核心产品带来比较优势,形成代差壁垒。除此之外,大模型应用作为新的探索性业务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据媒体统计,2024年1~9月,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数量、中标金额均在行业内排名首位,其中央国企是讯飞星火业务端落地的典型代表客户。

  共建AI自主可控繁荣生态

  “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任何一个单一的企业或组织都难以独自完成人工智能领域所有环节的研发和市场应用。”江涛表示,只有联合共建自主可控的繁荣生态,才有中国通用人工智能的大未来。

  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在2019年、2022年两次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面对极限施压,公司顶住压力,坚定走国产化之路,目前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平台已经逐步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此前,刘庆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在中美科技人工智能博弈的背景下,国产大模型底座的能力和支撑,决定了能否在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享受更多红利。

  2023年上半年,科大讯飞与华为组建联合特战队,就大模型底座能力进行高强度的攻关训练,并在半年内实现星火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翻番。2023年10月24日,二者联合打造的基于昇腾生态的自主可控大模型算力底座“飞星一号”正式发布。据悉,这是首个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

  “对于讯飞坚持打造国产算力平台,此前市场上不乏有质疑之声,但从训练效果来看,我们对中国人工智能自主进化能力很有信心。”江涛表示。

  基于“飞星一号”,科大讯飞在2024年已对星火大模型进行了两次迭代,分别在2024年1月30日、6月27日相继发布了V3.5、V4.0,其中讯飞星火V4.0全面对标GPT-4 Turbo,并实现在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等方面的整体超越。

  伴随着核心技术和开放平台能力的提升,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生态持续繁荣。

  回溯2010年,科大讯飞首次发布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引擎“讯飞语音云”,即现在的“讯飞开放平台”;2012年,推出语音助手,1年间装机量就达到了1.2亿。2017年,科大讯飞入选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2021年10月,科大讯飞正式发布开放平台2.0,面向产业数字化深度挖掘行业应用价值,与行业龙头和开发者共同搭建行业的基线底座和应用场景。

  十余年来,讯飞开放平台从最初只有语音合成和识别两个通用能力,发展到目前可开放超700项国际领先的AI能力及方案,涵盖基础算法研发、硬件制造、应用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链接的生态伙伴超1000万,聚集开发者团队数量已达700多万,其中海外开发者超44万,大模型开发者超76万。

  “在讯飞开放平台注册的开发者,不用管人工智能的底层实现有多复杂,只需要直接调用平台的各项AI能力,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擅长的应用,这对推动全社会创新、提高生产力有很大的意义。”江涛表示。

  除向业内开放AI能力外,科大讯飞还在全国布局了28个人工智能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加速中心,目前已孵化1527家科技创业企业,产值达362.34亿元。

  对产业的赋能也在持续反哺公司,成为科大讯飞重要的营收来源。今年上半年,开放平台业务实现营收23.45亿元,同比增长47.92%,占总营收比重达25.13%。

本版导读

2024-10-23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