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央行会否加息应对通胀
美日重启宽松政策加大中国调控难度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货币政策仍将坚持“动态微调”
游 石
phototex /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游 石

  近期,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宣布将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姑且不论对各自经济刺激效果如何,但对中国而言,却无疑加大了长期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由于各国政府联手救市,货币竞相贬值,美元所幸未出现市场担心的崩溃状况。但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全球经济结构出现巨大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矛盾凸显。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开始逐步退出刺激政策。今年以来,印度、巴西相继加息,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内7月份CPI飙升至3.3%,创21月以来的新高,重新点燃市场加息预期;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仍饱受高失业率和经济二次探底的困扰,有意进一步刺激经济,尤其近日美国、日本针对糟糕经济数据发表将继续注入流动性的言论,欧洲央行也有意推迟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由于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发达国家货币相对新兴国家的贬值压力陡然加大。

  在国际贸易中,国内成本相对固定,美元作为主要支付和计价货币,美元贬值损失必须通过产品涨价得以弥补,如果涨幅过大,便会在国际范围输出通胀。可以看到,尽管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中国产能又严重过剩,但由于计价货币价值的下降,今年以来全球商品价格重心仍逐渐上移,近两个月来,农产品、软商品更借天灾题材大幅上涨。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挂钩发达经济体6大货币,而非新兴市场货币,未来美元指数和商品价格负相关性将会减弱,容易给人造成物价上涨与美元贬值无关的错觉。

  发达国家继续量化宽松,也将加大新兴国家政策调控难度。目前欧美国家普遍采取低利率政策,成为跨国公司获取廉价资金的源头,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疲弱,新的主导产业还未出现,面对本土极度贫乏的投资机会,跨国公司和私人资本更青睐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当中也夹杂从事投机套利的各类“热钱”。未来全球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出一旦形成新的趋势,新兴国家对抗通胀的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7月外商直接投资(FDI)为69.24亿美元,同比增29.2%。前7月FDI合计583.54亿美元,同比增20.65%。7月当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82家,同比增12.85%,前7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同比增17.9%。

  另外,国内热钱流出也呈趋缓态势。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在5、6月份连续环比下降后,7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1709.51亿元,环比猛增45.93%或538.02亿元。而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287亿美元,加上FDI合计为356.24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约2423亿元,7月外汇占款扣除贸易顺差和FDI之和后,不可解释部分减少约713亿元人民币,较6月相比已开始放缓。

  发达国家通缩,新兴经济体通胀,中国将面临多重压力的考验。一方面,欧美低利率,大量释放流动性,中国为防范热钱和确保人民币升值渐进可控,加息将变得极为谨慎,甚至可能被迫放弃自主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在上一轮经济刺激过后,经济结构矛盾继续因通胀而被掩盖,通过市场化手段显然已无法完成对过剩产能的清洗。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国内货币政策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动态微调”,央行发行票据、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控制、打击市场投机将是主要措施。另外,面对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国内流动性难控制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7日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释放出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改革的信号。而产业政策调控上,则可能更多地以设置“节能环保”等政策性门槛进行清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