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余子君
本报讯 好买基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有17只阳光私募产品累计净值已经近3年没有突破历史新高,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阳光私募公司可能近3年都处于贴钱管理的状况。
好买基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7月以来更新过净值数据的阳光私募共计504只,历史累计最高净值发生在2008年以前的阳光私募产品共计17只,占比达到3.37%,其中3只产品历史累计最高净值发生在2007年8月,这也就意味着这3只产品已经超过3年无法为公司带来收益。3只产品均为上海某阳光私募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历史累计最高净值分别为111.73元、110.91元和117.1元,历史累计最高净值在2007年8月24日公布,而这3只产品2010年8月25日公布的最新累计净值分别为75.77元、75.14元和84.29元。记者登陆这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网站,发现该公司旗下共计有4只阳光私募产品,除了上述3只产品之外,另外1只产品目前距离净值创新高也很远,其最新累计净值为124.29元,而历史累计最高净值为182.5元,历史最高累计净值出现在2007年10月10日。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还有39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从未超过发行面值,即历史累计最高净值为面值,占比达到7.74%。从这些产品的成立时间来看,大多成立于2007年底和2008年上半年。业内人士分分析认为,这些产品可能是由于成立时正好遭遇市场大跌,而管理人对于后市判断出错,才导致产品净值从未超过面值。
深圳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表示,阳光私募主流的业绩提成方法是“高水位提成法”,这就意味着,即使有投资人中途进场且其投资赚钱,私募管理人仍然无法提取业绩报酬。这种业绩提成方式是阳光私募不断力争上游、控制下行风险的动力,但也会造成“生不逢时”管理人的生存困难。因为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较小,微薄的管理费一般都只够支付日常开支,如果资产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可能还要贴钱度日。“旗下产品如果长期无法提成,阳光私募公司肯定无法支撑太久。”有人士坦言。
上海一家阳光私募负责人表示,业绩提成确实是决定阳光私募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但是也有部分长期无法提成的阳光私募靠“副业”也可存活下来,如某西北地区的阳光私募公司就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贩卖炒股软件上,旗下的那款亏损严重的阳光私募产品已经停止营销。此外,也有不少阳光私募管理人转战国外或者代客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