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囊中羞涩皆因满仓? 2013-06-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汤亚平
“要是手头还有钱就好了。” “是啊!为什么套牢的总是我们?” 这是记者昨日走访证券营业部时听到的两位股民对话。作为小股民,多数人投入资金小,一动手买股便倾囊而出。当股价反向运行时,就很容易被套牢;一旦机会来了,又囊中羞涩。 记得杜甫写有《空囊》一诗:“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其中“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囊中羞涩”,也写作“阮囊羞涩”。 杜甫如此贫穷,本来应该叫“杜囊羞涩”才对,为什么叫“阮囊羞涩”呢?此典又出自元人阴时夫所撰《韵府群玉》一书。在“七阳”一章中,阴时夫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阮孚随身带着一个黑色的布囊,在会稽一带游历,有人问他:“您的囊中盛的是什么宝贝啊?”阮孚回答道:“我的囊中只有一枚钱,恐怕囊羞涩,用它来看囊。”原来“囊中羞涩”不是指主人因囊中的钱少而羞涩,而是主人好心,不想“囊”因为没钱而羞涩,才用一枚钱压着囊底,给“囊”以安慰。 阮孚是晋朝人,一生都在做官,而且还是做“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之类高官。阮孚喜欢饮酒,史载他曾经“以金貂换酒”,这样的高官怎么会缺钱花呢?有人说“阮囊羞涩”乃是后人伪造的故事。 笔者倒认为,一个穷人,囊中羞涩很正常;即使一个富人,若挥霍无度,也有囊中羞涩的时候。如同现在的大款习惯周末呼朋引伴到酒店大吃大喝,最后结账刷卡,偶尔发现囊中羞涩,场面十分尴尬。历史上,阮孚作为一个富人留下了贫穷的名声,而且还成了一个典故,被后人屡屡引用,这比说穷人囊中羞涩更有警示意义。现实中有些人,到菜市场买菜,会精打细算,甚至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口袋捂得很紧;而在股市里,几千元、几万元在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随便出手。 炒股要避免囊中羞涩,就要采取半仓操作法。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账户卡上价值相等的两位股民,某甲持有5万元的股票和5万元现金,某乙则是满仓十万元的同类股票。在5月创业板一路上扬中,谁赚得更多?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题目,除非是脑筋急转弯,任谁也能断定是乙胜甲。可实际情况是甲方大获全胜。持满仓者,股票涨了一两档牵肠挂肚,又上一两档心痒难忍,再涨涨,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落袋为安了。持半仓者,由于有剩余资金在保驾护航,一路笃悠悠地坐轿上山,一直到天量天价的顶部区域才从容了结。再则,全进全出者在上扬路上不断高抛低吸。5月底6月初,创业板在不断创出反弹新高中,风险也渐行渐近,稍一不慎,便被套在头部,以往收益迅速荡然无存。而持半仓者进可攻、退可守,有时还可抄把底,摊低自己的持仓成本。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