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6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6月风暴:银行钱荒 “央妈”不慌

2013-06-2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金立里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金立里

  6月,一场由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所引发的风暴席卷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至6月24、25两日,仅仅两天时间,这场风暴便已直接从沪深两市卷走了以万亿计的市值。对于这样一场风暴,舆论场上有许多叫法,保守一些的有“流动性危机”、“高息危机”等,而随着风暴扩散,诸如“金融风暴”、“中国版次贷危机”等刺眼的词汇也相继出炉,而传播最广、争议最多的,却是“钱荒”二字,或曰“中国式钱荒”。

  争议,并不限于“钱荒”的实质——到底缺不缺钱,更扩散到了对整个金融结构和经济体制,以及新任政府的经济决策和政治风格的大讨论。对于“钱荒”祸根,多数人已然达成共识:市场上并不缺钱,实质是银行太贪婪、对流动性管理不善。而对于央行先紧后松背后的决策逻辑和政治考量,争议中的观点,却多止于揣测,甚至别有用心的猜疑。

  寻钱始末:从“光兴”违约

  到股市“逼宫”

  6月6日午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即传出,两家倚重同业资金的中型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之间,出现50亿交割违约的传闻,以致可能早已暗中持续一段时日、曾让银行间交易员们焦头烂额的流动性紧张问题自此曝光。这时的关键词,不过是光大和兴业两家不大不小的银行,以及“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这一不为银行之外大多数人所知的专业名词,因而并未引起多大的风浪。但这次“光兴”违约作为6月风暴的发端,当时已有如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等市场中人,在微博上将这几日的数据与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倒闭前后的相关数据做比对,似有所指。

  6月19日,随着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旱情”进一步加剧,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6、7月份都不容乐观”,多家媒体的报道文章中,都各自引述分析人士的话,渲染本已悲观的市场情绪。随着19日Shibor再一次全线飙升,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系统闭市时间甚至延迟了半个小时至下午5点。而到6月20日,隔夜利率大幅上升至13.44%,创历史新高。

  这个时候,已经不仅是银行间交易员痛呼“罕见”了,经媒体和微博的渲染,紧张情绪病毒般扩散。不仅仅包括四大门户在内的网络媒体纷纷祭出专题页面,传统财经纸媒也是连夜赶制专版专刊,都市类报纸也纷纷又是新闻又是评论地赶赴这一场传播盛宴。在微博以及其他一些财经社区,除了以上这些媒体官方账号之外,许多认证和未认证的资本市场意见领袖也已全情投入,或以短评,或以长微博。

  “钱荒”一词,就在这个时候,在舆论场的某个角落出现,一路扶摇而上。6月20日,《上海证券报》相关的报道就直接以之为题:《钱荒升级四大行也借钱 资金利率全线飙涨》。《中国证券报》说得更早,18日便有一篇债市评论文章《钱荒肆虐 降低杠杆还是埋伏反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统计,从6月17日至27日这将近两周的时间内,直接言及“钱荒”一词的新闻报道及网载文章,超过了9万篇次;在新浪平台上,提到了这个词的微博更是多达56万条。足见这个后来被普遍认为有待商榷的词,其热度几何。

  谣言,也从此时开始肆虐。20日下午,媒体圈内以打法激进著称的21世纪网,以“独家消息”这一标签发布:中国银行下午资金违约,央行投放4000亿货币。但是这则引爆微博,更被诸多门户推上首页的消息,却在不久后被中国银行在微博和官网上否认。21世纪网亦在子夜时分发布致歉声明。22、23两日周末,工行因系统升级多地银行卡不能取钱,亦被拿来与“钱荒”作联想,虽然媒体在周末休假未作文章,却还是在微博上疯传。

  而真正高潮的到来,却是在随后的24、25两日,当市场紧张而悲观的情绪充分在股市上被反映出来的时候。两日大跌,一片哀鸿。在调侃“股市不孤单、国足来相伴”之余,许多人都把罪魁之名,直接安在了所谓的“钱荒”身上。谣言不止、股市暴跌,无论是媒体还是微博,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以及迟迟不作表态的监管层。而央行作为银行交易员口中的“央妈”,自然首当其冲。在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看来,这是股市在向监管层“示威逼宫”。

  遇荒不慌:银行的贪婪

  与“央妈”的恩威

  于是“救市”呼声再起。焦虑者如英大证券李大霄,作为坚定的多头,他这天共发了14条微博,然而每一条都短小而急促,最短不过两个字:救市。质疑者如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发问:增强政策透明性,引导市场预期,防止市场恐慌难道不是央行职责所在?

  但一时的恐慌过后,人们开始回归冷静的思考。《证券时报》的一篇观察评论中“钱不荒,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观点,或可代表此时多数人的看法:一场资金错配加上特殊时间节点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的文章中,亦有类似的表述。

  在微博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可能更显通俗,如“老故事里的人”写道:商业银行习惯了把资金池的钱转移到表外,赚取超出实体经济能够承担的利息收入,都上了瘾了,央行却一下子给他断奶,“这是个系统性问题”。许多业内人士,如经济学者刘胜军等,都纷纷指出政府没必要救市。

  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其国内版海外版都在这几天针对此事刊发从《中国提振经济不会靠砸钱》到《所谓钱荒不会引发金融危机》再到《向以钱炒钱的资金游戏开刀》,以及作为对救市呼唤回应的《证监会央行都不是奶妈》等多篇文章,尽管有分析认为这预示了官方对于此事的态度,但毕竟是借了媒体的口。

  直到25日下午收市后,人们才在上海听到了“一行三会”的声音。当晚,央行也表态称要为缓解流动性紧张提供支持。至此,“钱荒”的真实逻辑算是被完整揭示,而随着股市缓慢回温,风暴也告一段落。有人批评央行出了援手,也有人猜测,整个“钱荒”实质是监管层有意而为的一次压力测试,央行恩威并重,旨在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

  “钱荒”之外:“克强经济学”开始发力

  “金融市场的问题,根源不在金融市场。”这是一家大型财经媒体的编辑对这场6月风暴的总结,也是许多市场中人的共识。

  经济学家陈志武则对这一“根源”作了更详细的论述:“金融交易是跨时空的价值交换,没有信任和信心就没有金融市场的稳定。过去几天银行和股市债市的波动再次证明此理。”他认为,金融的超政治化后,政治方面的变动必然影响企业界对未来对投资对跨期交易的信心,人们都在重新评估未来,“尤其在中国,金融离不开政治”。

  巧的是,“钱荒”期间,正是新一届政府履职上任100天前后,而早在“钱荒”全面爆发的前两日,有关要求货币市场“盘活存量”的指导意见已经引起业内诸多讨论。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舆论对政府的经济决策方向就有诸多猜测,对后续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亦多有期待。而“克强经济学”一词,亦被外媒发起,并逐渐被国内舆论熟知和议论。在对李克强总理上任百天的盘点中,部分人就对此做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普遍原理和中国经济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中国经济学派的新崛起”。而这次央行对流动性紧张的态度和举措,亦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的治理风格和“克强经济学”为主线的经济政策在实践中的反映。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舆 情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投资者教育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6月风暴:银行钱荒 “央妈”不慌
格力否认骗取家电补贴 三一承认入股中联重科
银行“坏孩子”避“实”就“虚”的把戏
“央妈”身份多变:从亲妈、后妈到奶妈

2013-06-28

舆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