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洋奶粉涉毒:国产奶粉翻身机会来了?

2013-08-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钟钦政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钟钦政

  尽管仍未全然摆脱“中国宝宝一张口,全世界的孩子都喊饿”的尴尬,但因近来一系列洋品牌奶粉的产品安全事件,舆论的千夫之指已经部分从国内企业转向了高贵的洋企。然而,洋奶粉是否就此走下了神坛?国产奶粉的未来是否就此一片光明?

  洋毒奶入侵

  8月2日,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旗下一个工厂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涉事产品或达到900吨”,当消息传回国内,这几个数字一下就挑起了媒体的敏感神经,尽管大部分采编人员都拖着一周的疲惫,正准备开启“周末模式”。

  而让媒体们意外的是,监管部门的动作并不比它们慢,据新华网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当晚就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紧接着,在3日凌晨,国家质检总局便“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紧急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

  恒天然显然也是为此事做足了准备,2日向政府通报,3日便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发布会上撇清了自己的消费品牌的关系:此次质量事件涉及的是其销售给其他食品公司用于生产消费类产品的商业乳品原料。而就在这个时候,媒体的文章已经通过专家之口就提出了质疑:今年3月发现,为什么现在才公布?恒天然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懈怠”。尽管这次事件受影响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但中国人的反应,还是让恒天然有些手足失措。据《南方都市报》,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3日便从欧洲赶往中国“救火”,向相关机构和客户通报最新情况。

  到8月4日,涉事的国内企业名单出炉。消息的来源,依然是质检总局:娃哈哈、上海糖酒、多美滋等企业涉进口恒天然含毒菌乳粉。至4日中午,药监局的网站便挂出了约谈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乐3家企业负责人的消息,“要求尽快查明情况、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原料加工的全部食品”。与此同时,门户网站的网络快讯,也挂出了中国暂停所有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奶粉进口的消息,来源却是新西兰本地媒体的报道。

  而事实上,当天早上6点整,多美滋的官方微博就挂出了声明:召回12批次涉恒天然污染原料产品。4日下午,上海糖酒也向媒体发声:进口含毒菌乳粉最终客户为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则确认25公斤问题乳粉已制奶优正召回。娃哈哈集团,也在同一天,以董事长宗庆后之口回应:相关乳品经自查未发现肉毒毒素。

  事发两日,无论是监管还是涉事企业,都走在了媒体前面,整个行业似乎都被笼罩在紧张冷肃的氛围之下。

  8月5日,在匆匆结束周末休整之后,媒体军力开始集结。周末发力的主要还是都市类媒体,此时则已包括财经媒体、网络门户以及各类垂直新闻网站。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统计,4日涉及此事的报道和网络转载,还只有530余篇次,5日则飙升至近3500篇次。接下来的4天内,热度只增不减。

  5日下午,恒天然专在中国召开了一场发布会,总算让晚报类的报纸占了一回先。恒天然CEO在会上“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许诺48小时内控制问题。从舆情应对形势和时机看,此举虽并无甚不妥之处,但还是让媒体找到了一个血口:“未透露另一涉事乳企名称”。这家“神秘客户”,后来披露是雅培,按恒天然的说法,未透露是因应雅培要求。

  尽管雅培在8月6日也宣布了要“防御性”召回,但在后来的媒体报道中,“求隐瞒”之举被称为“毒奶粉二次伤害”:雅培说谎,而恒天然则转移视线。“公关部门忙成一团”,质疑的枪口一度从恒天然转向雅培,直到8月8日。48小时过去了,而恒天然许下的承诺,却似乎并未实现,没有一家企业全部召回,各家企业召回的细节仍然不明了。

  对于恒天然,中国媒体并不陌生,这也不是其近年来第一次出事,但还是在接下来的几天被大起底。而以恒天然为代表的洋奶粉近年来的一系列产品安全事件,也在新浪、网易等四大门户的专题中,被一一罗列。巧的是,就在这几天,国家发改委公布了7月以来针对奶粉行业的反垄断风暴处罚结果:除了一家国产品牌贝因美外,当时被点名的洋品牌多遭重罚。

  事件曝光后,资本市场亦有直接的反应。8月5日一开盘,A股乳业板块大涨,皇氏乳业、西部牧业涨停,港股内地乳业股普涨,合生元涨超6%。而恒天然基金却是开盘重挫8.7%。

  洋奶粉崇拜终结?

  股市的反应,似乎预示资本正在逐步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而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消费者却陷入了挣扎:国产品牌出事,洋品牌也不安全,难道真让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各养一头奶牛不成?洋奶粉频繁出事,是否预示着国产品牌的春天?对于这个问题,舆论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不应过度迷信洋食品”,新华社最早在8月4日晚便祭出了这么一篇时评。“这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作者在文中“理性客观”地写道:“洋食品”不一定都是极品,“国产货”也并非都是次品。对待“洋货”与“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

  而人民网却在8月6日刊发了一篇几乎是针锋相对的评论《洋奶粉神话不会因肉毒杆菌而破灭》,文章在盛赞恒天然的危机公关“干得漂亮”之后,指出:洋奶粉的“神话”不会因为肉毒杆菌而破灭,洋奶粉并没有因此丧失人气,反而显示了其自我清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洋奶粉出问题并不代表国产奶粉没有问题”。

  从针对两篇时评的网友留言中,不难看出,人民网的时评观点,显然更得民心:“人家是生产奶源的知道质量不合格,所以召回,而不像国产三聚氰胺出了事才来制止,两者有本质区别。”

  此外,另有一些微弱的声音,企图跳出产品层面的土洋之争,企图以上帝视角,审视整个奶业江湖。“我严重怀疑这是国内利益集团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设下的阴谋。”这是新浪微博某位网友的原话,在他看来,这次事件中官方的速度和态度,显得非常可疑。

  新浪的一个专题,取名叫“中国奶粉行业的大变局”,下分企业、消费、政策三大篇章,企图将奶业江湖这些年的动荡与重整一网打尽。然而,这一构想,显然无异于一部鸿篇巨制,截至目前,新浪也仅完成了其中三分之一“企业篇”,剩余两个篇章点开之后,页面上的内容一如中国奶业的出路与未来,仅有“敬请期待”四个黑粗大字,以及一串意味深长的省略号。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2版)
   第A002版:聚焦华尔街“铝价操纵案”(上)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华尔街“铝价操纵案”(下)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要 闻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专 题
   第A012版:舆 情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行 情
   第B004版:行 情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洋奶粉涉毒:国产奶粉翻身机会来了?
万科“不做单价地王”新希望停牌惹猜测
开闸:放开双手,给市场以自由
互联网金融中国特色:外行领导内行?

2013-08-09

舆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