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深交所践行中国梦·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70)TitlePh

海南海药志在成为国际知名医药公司

2013-11-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仁际宇
① ② ③ ④ ⑤

  1、海南海药公司全景 2、公司大门口 3、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一排左二)

  4、海南证监局副局长程绪兰 5、 公司员工为参观者讲解  (仁际宇/摄 张常春/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仁际宇

  近日,50多名投资者参与了深交所和海南证监局共同举办的“践行中国梦·走进上市公司”活动。

  此次活动走访的上市公司是海南省老牌医药企业海南海药(000566)。海南证监局副局长程绪兰、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海南海药董事总经理任荣波和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张晖及海药的相关高管等来到现场,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海南海药的前身是海口市制药厂,创立于1965年,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公司经历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海南海药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旗下拥有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从海口市南部的南海大道一路向西,很快就能在路南侧看到一座白色的椭圆形建筑。如果不是上面挂着海南海药四个红色的大字,恐怕很难有人会看出这是一处制药工厂。进入厂区,除了椭圆形的生产厂房,还有几处质检和研发用房。在靠近南海大道一侧,海南海药厂区仍有部分土地可用于扩大产能。

  目前,海南海药主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和医疗器械。在活动现场,投资者针对新药研发、扩大产能等问题与上市公司高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每当现场出现敏感问题时,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对于这些问题,海南海药也给出了正面回应。

  重视原料药生产研发

  在交流中,海南海药给投资者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公司十分重视原料药的生产和研发。公开资料显示,海南海药子公司重庆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家主要生产无菌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专门公司,该公司同时也是海南海药2011年增发募投项目390吨头孢中间体生产线的实施主体。

  海南海药董事总经理任荣波这样解释公司的原料药战略:“现在医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一些产品只有制剂,没有上游产品、没有原料药做保证的话,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通过完善产品链对自身质量的把控、质量的改进,可控性大大提高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产品质量改进增强终端产品或者制剂产品,保证产品质量。这也是上市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2012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该文件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这使国内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数量和用药金额都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此时,海南海药继续加强原料药业务,显然也有现实的考虑。

  对此,任荣波表示:“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强,它的发展也受到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很难独善其身。但是好的地方是,我们国家现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了对医疗方面的投入,这一块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扩容的作用。从医药行业整体来看,我们认为这几年还会有个比较快的发展期。”

  董事长刘悉承还有更长远的打算,他说:“海南海药这两年把重点放在原料药和中间体上面,我们的判断是国际市场的原料药产能重心未来肯定会移到中国来,未来随着中国技术力量的进步,中国原料药的国际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我们现在的布局就是为了在未来快速增长的原料药市场占得先机。我们希望海南海药的原料药在抗生素领域,在国内甚至在国际拥有一席之地,并且公司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企业。”

  任荣波介绍说:“近一两年的规划中,公司现在已经在着手做的是,建设符合美国FDA认证的车间,把我们的产品迅速推广到国际市场上去。海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在国内领先、在国际知名的大型制药公司。”

  此前不久,海南海药发布预案拟向大股东定增5亿元,投入年产200吨头孢克洛粗品生产线建设、单克隆抗体中试中心建设等项目。其中年产200吨头孢克洛粗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正是对公司已有7-ACCA产品的进一步加工,从而完善该药品产业链条。

  积极推出战略新品

  除了培育原料药方面的优势,海南海药还计划不断引进新产品。海南海药认为,产品就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不能不断引进好的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而对于市场来说,海南海药新品的最大看点莫过于子公司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人工耳蜗项目,和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单克隆抗体产品。不过,人工耳蜗项目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人工耳蜗产品已于2011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文,但销售业绩一直不理想,2013年上半年也仅实现了3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对于投资者的疑问,刘悉承表示,业绩未达预期的原因主要还是技术步伐没跟上,此前与国外的最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他表示,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扩建项目今年年底有望完成,预计销售业绩明年将会转好。

  虽然海南海药在人工耳蜗产品上并没有赚到钱,但这个产品的出现却大幅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从市场数据来看,此前进口人工耳蜗的价格是30万元左右,目前已经下降到10万元左右,而一些地区的集中招标价格已下降到了7万元左右。

  对于中国抗体的单克隆抗体产品,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抗体此前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批文,而且关于淋巴瘤的研究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刘悉承表示:“按照计划,单克隆抗体药物应该在2015年左右全部结束研究,目前的临床效果来看,应该还是比较理想的。我们已经开始在海南建立相应的生产设施,部分设备已经预定了。”

  相对于中国不少药品公司过分依赖单一品种的情况,海南海药的选择是齐头并进。上述两项投资者较为关心的产品,只是海南海药新产品中的一部分。

  刘悉承在交流中表示,未来五年,海南海药将在不同领域推出新药,其中包括单克隆抗体可能会推出一到两个新产品,化学制剂药方面估计有一个原创性的一类新药,其他方面可能还有两到三个新产品能够投放市场。

  刘悉承说:“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在未来应该是具有竞争力的,所以既然技术有竞争力,我相信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有竞争力。海南海药以前是个比较有争议的公司,我希望两三年左右它不会还是一个争议性的公司,假以时日海南海药将具有国际竞争力。”

  在活动现场,投资者踊跃提问,来自海南证监局和深交所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到互动当中,海南海药也对投资者提问的专业性赞赏有加。现场有投资者表示,希望监管层继续举办类似活动,让中小投资者能够直接接触更多的上市公司。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双11”购物狂欢节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专 题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行 情
   第B003版:数 据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海南海药志在成为国际知名医药公司
海南海药独创三级研发体系
增强股东责任和自我保护意识
原创药研发是企业内在驱动力

2013-11-12

专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