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时报观察TitlePh

银行引入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正当时

2014-04-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罗克关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正当市场对银行风险的担忧有所抬头之时,酝酿多时的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终于靴子落地。上周中行和工行陆续公告,称已经获得银监会核准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此后还有消息显示,银监会此番至少核准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实施这一方法。

  根据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所谓的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包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从技术上讲,涵盖信用、市场和操作三方面风险的高级方法赋予了银行更多的风险管理和识别主动权。在获得监管批准后,这些银行将拥有更契合自身业务模式的风险管理模型,在部分指标的设定上也将有一定的自主弹性。

  以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为例,据记者了解,此前曾有申请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银行试图将按照标准法风险权重为50%的个人房贷业务,在内部评级法中把风险权重调整为20%,理由是基于对行内个人房贷客户群体历史违约数据的判定,以及客户群体的了解。如果监管层核准了这项申请,显而易见的是,在同样规模的个人房贷资产中,这家银行将比其他银行节省60%的资本消耗。

  以上只是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一个小侧面。从整体上讲,高级方法是对传统资本监管思路的一次大调整。因为传统上银行的风险标准由监管者统一划定,银行只是被动实施。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不仅银行面临的风险种类越发多元化,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同样业务的不同做法之间,风险的实际含义也在产生分化。这种情况下,再延续由监管者统一划定风险的做法,实际的监管效率往往会大打折扣。

  高级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通过监管的正向激励,来解决市场的不均衡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高的银行,监管赋予其较标准法更大的自主经营空间;而对于想要拿到这一空间的银行,首要的要求就是建立监管认可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中国经济,以及即将迎来利率市场化阵痛的商业银行,高级方法的引入可以说正当其时。因为随着金融市场融合的加深,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将较传统更为复杂,经济周期的转换也在考验银行的管理能力。在这个关口上,与其延续严防死守的老办法担忧风险,还不如主动求变去化解和管理风险。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信息披露
   第A007版:基金动向
   第A008版:基金深度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市 场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易纲: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李克强:内需增长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银行引入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正当时
特别推荐
今日导读
[报眼]雅戈尔

2014-04-14

头 版(今日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