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国内企业亟需建立碳资产管理意识

2014-06-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碳交易?参与“第二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现阶段我国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目标和动力主要集中在合规、完成履约这一层面,碳资产管理意识亟需建立。

  碳排放交易机制本身是希望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降低企业排放。就目前来看,即使在国内强制试点的情况下,也都或多或少碰到不少问题。据介绍,国内试点省市的履约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截至6月份,但实际的履约期基本都延长了。“北京市动用了节能督查大队,深圳成立了一个执法大队,说你不做就是违法。其他地方可能都强制做工作,第一次是新的东西,召集大家开会,说服工作比较多。”中创碳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说。

  与此同时,企业参与碳交易的主动性也不高。从近期碳市场成交的走势来看,上周的国内碳市场迎来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一周。除了刚开市的重庆碳市场没有交易外,另外6个试点碳市场共成交碳排放配额189.4797万吨,成交金额8634万元。“大家一看到了履约期,知道自己缺多少了,便开始大量的购买行为。”唐人虎说,“这个挑战就是下半年怎么办?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走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我们接下来应该更多地总结,到底是什么带来了碳市场的交易,到底这个市场对企业的碳排放有什么好处,什么参与主体在这个市场充当做市商。”他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交易品种出来,只是现在的这些配额的交易的话,碳市场一定是没有太多交易量的。而一旦这样,中国碳市场的价值就仅仅停留在提高企业意识,摸底自身的碳排放,控制自己碳排放这个层面了。”

  其实,在业内人士看来,试点企业面临碳交易可以更加主动去管理碳资产、制定碳交易策略,进行碳资产的财物分析。据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国区总监陈晓燕介绍,能源与排放成本优化工具(EECO)便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她说,“企业可以选择的减排项目类型比较多,从大的来分可以分成:内部减排配额交易、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三种。EECO简单来说就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企业各个减排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的情况,来帮助企业优化自己的碳管理战略。”

  从国际最新的发展来看,截至去年底,29家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企业内部制定碳价格,也就是国外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建立内部的碳交易体系。根据英国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的报告,除去大型的能源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之外,我们熟知的通用电气(GE)、迪士尼、谷歌、微软、沃尔玛等都已经制定了企业内部的碳价格。碳价格已经成为未来公司财务预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聚焦首届中国军工产融年会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公 司
   第A013版:基金动向
   第A014版:基金深度
   第A015版:聚焦第二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各界呼吁企业发挥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力
国内企业亟需建立碳资产管理意识
利率市场化对绿色金融影响有待观察
建设生态文明上市公司“与沙共舞”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2014-06-30

聚焦第二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