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中产阶级全职太太的生活形态与困境 2016-03-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马虹玫
【思想如虹】 无论是社会还是全职太太个体,如果都能从个体尊严出发,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在法律框架内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论是成为女官员还是女航天员,还是成为全职太太,都应该视为女人能够独立选择的一种道路。 马虹玫
“全职太太”和“中产阶级”,三十年前没有这两个词。现在的“全职太太”,以前统称为“家属”,主要是指无工作无收入,依靠丈夫养活的“妻子”,家属这个词强调了语义上的依附性,也反映了夫妻人身关系的从属性。 与有工作有收入的女性相比,家属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地位低下,被提及之时,人们语气中总有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这当中包裹着偏见、歧视的内核。 从旧时代到新社会,经过疾风骤雨的运动,女性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也从那时开始流传。既然说运动,自然总有些用力过猛,猛到完全忽略女性的性别属性,造成其地位的自相矛盾,一方面,宣扬女人的坚强独立能顶半边天,各地树立起大批“女拖拉机手”、“女飞行员”等“铁姑娘”模范,似乎在强调男女平等;另一方面,作为“家属”的女人们,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在家中常处于弱势地位,忍气吞声服侍丈夫,时刻担心被丈夫抛弃,失去生活来源。社会保障的缺失,个体能力的差异,单一的社会结构本来就不能给她们提供足够的、多元的谋生机会。 让我们回到现在,情况好些没有?当然好多了,首先社会层面终于从人性本源深处,认可了“男女有别”,女人也无需为了证明什么,去挑战自己的女性生理极限;其次,社会更加多元开放,评价一个女人的维度也更加宽泛,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过的生活。 以上对“全职太太”进行了简单梳理,接下来该说说“中产阶级”了。 毛泽东于1925年对当时社会的各阶层作了分析,将中产阶级划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其后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概念有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边界争议。西方研究机构认为: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2400—16000美元之间,目前约有7500万到8000万中国家庭符合这一标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产的门槛是统一的,但具体到每一家,还真是各有各的风貌。 她们的生活状态既有极其相似的地方,比如经济优渥,有房有车(多套多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家庭财产收入的分配。不同的状态更多体现在夫妻关系所能达到的情感层次,全职太太本人对家庭的经营能力,包括家庭资产的增值,家庭精神生活的营造等方面,是她们生活形态方面的主要差异。“全职太太”本身的素质、能力、受教育程度、丈夫给予的自主权等,形成了其家庭更加个性化的生活状态。 不同个体的全职太太,面临着同样的生活困境,总体来说,就是“缺乏精神生活方面的出路”,在女性自我开发以及创造未来生活多样性、丰富性方面缺少足够的施展空间。 一、保障与尊严,两者息息相关。 保障来自于家庭收入,有没有足够的钱维持体面的生活;保障也来自全职太太自身,她们各自的素质、治理家庭的能力、(曾经的)成就,掌握的决策权,她们和丈夫的感情关系,这些都决定了保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是她们保障的底气来源。 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或者丈夫外遇,遭遇破产,投资失误,企业裁员,突发重大疾病不能继续工作等状况发生,将会使她们的生活失去保障,继而失去尊严,L太太经常攒私房钱,这种做法,是一种没有尊严的做法,但攒下钱又是为了保障自己在遭遇意外时“有尊严”地生活,还大概也算一种悖论吧。 能力强的全职太太,不仅在婚姻中经营感情,更懂得经营资金资产,物化婚姻生活带来的感情回报和物质回报。曾为公司中层的W太太全职后,利用丈夫的收入理财、买房,四五年下来,丈夫的现金收入,在她手上有了十几倍收益,这种全职太太就有足够的生活底气,来面对外界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前文说到,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提供给全职太太们更多的谋生机遇,G太太通过美食技能加互联网社交工具,吸引粉丝教授她们做菜,满足她兴趣爱好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她的个人价值。 全职太太豪宅名车,衣饰精美,这是她们生活保障的外在体现;孩子出息,丈夫不找小三不出轨不闹办公室恋情,对她体贴有加,床上床下生活和谐,简直就是神仙眷侣,这是她们尊严的体现。 二、全职太太社会地位的丧失或者缺失。 这一条,从过去的“家属”时代延递至今,也是全职太太被主流世俗社会歧视的主要根源。从社会功利心的角度出发,人们总爱攀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名望。人们一方面羡慕中产阶级的全职太太们不用工作就享受了较高的生活水平,一方面又在不自觉中,把全职太太的生活窄化,“只会围着菜场商场转,为了丈夫孩子失去自我”,这是给全职太太们贴的形象标签,不得不说,杀伤力挺强。 三、全职太太的自我角色焦虑。 同样作为“中产阶级”全职太太,有的人安然享受自己的状态,有的人却充满焦虑,享受者可以理解为“想法不多”的现实派,焦虑者却更为复杂,这焦虑来自外部世俗社会的压力,也来自她们的内心。特别从职场转入全职之初,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差,需要她们自己去克服。Z太太离开单位回归家庭,很长一段时间毫无自信,从前很少做家务的她,回到家庭,等于一切重新学习,每天在家里忙忙碌碌,担心被老公嫌弃,被世界遗忘。 中产阶级全职太太们,比同样全职的底层妇女,更在乎自己言行,生怕一不小心让家庭和丈夫丢了面子,“她们必须道德完美”!这是她们的一种自我约束,更是社会评价系统给中产阶级全职太太套上的紧箍咒。社会各个角落“红袖箍老太太”们的存在,她们不仅检视社区安全,也如道德探照灯一样,全年无休打探着全职太太的个人生活。女教师、女厨师、女护士、女清洁工等都能在自己的节日里,获得关注,并享受职业带来的荣耀,我们的全职太太却散落在各个家庭角落,忍受着自我身份认同的焦灼。 四、有限的社会参与度。 在“家属”时期,她们在社会参与度方面几乎为零,现在呢,只要全职太太有爱好特长,并且愿意持续发展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这种社会参与。H太太,她的摄影爱好支撑她保持了和摄影圈子的互动,并且得到了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这对她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支持与鼓励,让她的全职生活更加饱满立体和丰富。 绝大部分的全职太太,她们的社交领域和圈子,仅限于孩子家长,插花,剪纸,家政,几乎都是同性的全职妈妈扎堆儿的地方。世俗社会并没有提供全职太太与她们的“文友、摄友、麻友、歌友”等异性深入交流的机会。人性的复杂、男女的差异、感情的多元与流动,都被全职太太这个身份人为框定,限制在一个特别的圈子里。 她们自己也没能拓展出足够丰富和多元的社会参与度。 曾有一全职主妇,家有价值千万房产,光房租就月入几万,抵得上普通小白领年薪,她征信良好,她想利用车行的贷款优惠政策,换一辆百万豪车,哪知申请贷款时,却被银行拒绝,理由是她没有固定工作,不能提供单位收入证明,哪怕她摆出六张鲜红的房产证,还有存折上几百万现金的银行流水,统统不行,因为她只是个全职太太,没有社会身份。 美剧“绝望的主妇”直接以中产阶级全职太太作为创作和表达的对象,对她们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做了很好的诠释。 无论是社会还是全职太太个体,如果都能从个体尊严出发,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在法律框架内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论是成为女官员还是女航天员,还是成为全职太太,都应该视为女人能够独立选择的一种道路。山口百惠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退出娱乐圈,嫁给三浦友和,回归家庭,面对外界的沸沸扬扬,她在自传中这样说,“我想成为像空气一样的妻子,不给丈夫和孩子添麻烦的那种妻子是我的理想……”她只不过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并用今后所有的人生去完成它。 让我们带着爱与平等的视角,去了解中产阶级全职太太,以及她们参差多态的幸与不幸! (作者系深圳作家)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