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凯蒂的回响

2022-02-18 来源: 作者:高德胜

  【共品书香】

  资本主义无法消除贫富极端分化的固有矛盾,尽管皮凯蒂及其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无奈地看到了这一事实,却无力给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高德胜

  

  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发表了《21世纪资本论》。他通过分析近300年跨度的大量历史数据,揭示出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常态和固有现象,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必然导致财富分化加剧。该书一经出版旋即在西方学界引起轰动,皮凯蒂也因此获得经济学“摇滚明星”的巨大声誉。

  《21世纪资本论》的观点并不新鲜。关于资本主义导致资本集中与贫富分化,早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已得到严谨、科学的理论证明。皮凯蒂的意义在于:他通过长期历史跨度的实证研究,证明了“马克思是对的”,这在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格格不入的西方经济学阵营中,不啻为一声惊雷。正如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在评论中所说: “皮凯蒂以他的书名《21世纪资本论》向知识界发起直接挑战”。

  皮凯蒂成功地把西方主流学界的目光引向不平等议题。 “在主流经济学家内部,谈论资本主义制度的系统性不平等重新成为可敬之举(亚瑟·戈德哈默)”。而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这样的话题几乎是西方经济学界的“禁忌”。哈佛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21世纪资本论》3年后, 2017年推出了新书《皮凯蒂之后:不平等研究的新议程》,表明皮凯蒂的研究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该书的中文版于今年1月与中国读者见面。

  《皮凯蒂之后》是《21世纪资本论》在西方学界的回响。皮凯蒂引发了人们对资本、财富、分配以及当今世界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评论界称赞该书具有“经济思想史上里程碑”的意义。诺奖得主、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创者罗伯特·索洛呼吁“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以皮凯蒂理应得到的严肃礼遇来重新审视《21世纪资本论》”。这些来自经济学泰斗级前辈的赞誉与推崇,证明了皮凯蒂的学术成就,也表明皮凯蒂的研究重新唤起了西方主流学界对不平等问题的空前关注。

  在《皮凯蒂之后》一书中,来自美国及西方政府、智库、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各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不平等议题,从资本概念、技术进步、全球化、人力资本、职场裂变、不平等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等新的维度和层面,对皮凯蒂的观点进行阐发和拓展,把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引向更深层次。

  对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研究并非自皮凯蒂始,而《21世纪资本论》带来了空前的轰动,这不能不说该书的问世恰逢了资本主义世界财富分化日益加剧的当代现实,更触及了人们对财富代际延续固化的担忧及普通中产阶层向下迁移的整体焦虑。

  皮凯蒂关注顶层1%人群的财富变迁,指出位于顶层1%的人群与其余人群的收入差距加速拉大,已成为标志性的社会现象。《21世纪资本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轨道正滑向“世袭资本主义”。继承财富在财富获得和积累中越来越占据决定性的地位,少数资本家及其继承者把持着财富和社会的支配地位,使资本主义沦为“拼爹”的社会。这导致可怕的前景:经济生活的主导权将不再属于才华出众的人,而是由豪门家族控制。

  这样的趋势正在西方社会精准上演。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早就批评道:“过去几十年不平等的加剧——顶层人群收入和财富大幅度增加,而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停滞,这不是什么秘密。”2011年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以“我们就是那99%!”为号召。这鲜明地表达了美国底层民众的愤怒与呐喊,也尖锐地反映了美国社会撕裂与阶级冲突的现实。

  这可以解释皮凯蒂著作的现象级传播以及其后不平等研究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资本主义无法消除贫富极端分化的固有矛盾,尽管皮凯蒂及其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无奈地看到了这一事实,却无力给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只有社会主义才把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基础。这恰是《21世纪资本论》及其姊妹篇《皮凯蒂之后》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本版导读

2022-02-18

专栏